下载此文档

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课件.ppt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汉语通论(八)
叙述句
古代汉语的叙述句
一、双宾语句
二、表示动量的叙述句
三、被动句
一、双宾语句
(一)概说
双宾语是指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
这两个宾语通常一个指人,一般为间接受事者,称间接宾语(或近宾语);一个指物,一般为直接宾语(或远宾语),
两个宾语分别跟述语发生述宾关系。
(二)古代汉语双宾语的结构形式
①公赐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②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式
①《吕氏春秋·贵公》:“寡人将谁属国?”
②《吕氏春秋·权勋》:“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
2、“间接宾语+动词+直接宾语”式
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直接宾语
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直接宾语
3、“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式
①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战·周本纪》:“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
④《汉书·高帝纪》:“又献玉斗范增。”
4、古汉语中的动词“为”可以带双宾语。
(翻译成“做、治、处理、准备、安排、担任、认为…”)
例: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左传宣公二年》)
重为之礼而归之。(《左传成公三年》)
吾不忍为之民也。(《战国策赵策》)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5、普通动词用于表特殊述宾关系的“使动”义时,也能带双宾语。
其结构形式:
“使动义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①《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
②《左传·隐公元年》:“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一)有无动量词。
二、表示动量的句法
古今汉语在表示动量时的不同点:
(二)词序不同。
1、基本形式:
古代汉语“【数词】+动词”
现代汉语“动词+〈数量词〉”
孔文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桓公九合诸侯。《论语·宪问》
2、强调形式
古代汉语如果要强调动作行为的数量,可以改变句法。
动词+者+数词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赵策》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505 KB
  • 时间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