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约翰·华生课件 】是由【yzhluyin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约翰·华生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约翰·
约翰·(JohnBroadus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15年当选为美。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他还把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动物研究、儿童教养和广告方面。他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美
早年生活
约翰·华生1878年1月9日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附近的特拉弗勒斯·雷斯特。父亲皮肯斯·巴特勒是一位性情暴躁的小农场主。母亲艾玛是一位虔诚的美南浸信会信徒,从小按照严格的教规培养华生,导致他以后对任何形式的宗教都很反感。他幼时学会了木匠活儿,这也成为他一生的爱好。
13岁时他的父亲抛弃家庭,于是母亲卖掉农场,搬到格林维尔镇居住。来自偏僻乡村的华生经常受到同学的嘲弄,使他情绪低落,学业表现极差,而且曾经两次被捕,第一次是因为和黑人打架,第二次是因为在城内鸣枪。
创立理论
博士毕业后,华生留在芝加哥大学教实验心理学。他一边在主实验室教铁钦纳式的实验,一边在地下室里建了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做实验。1904年,他和玛丽·伊克斯结婚。1908年,他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心理学教授,并很快担任心理系主任。在霍普金斯大学期间,他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到工作中,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1913年,华生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阐明了他的行为主义观点,这篇论文一般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成立的宣言。1914年,他又发表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他的这部书是他根据1913年冬在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八次讲演编纂而成的。在这部书内,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已初具规模。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很快被年轻的心理学家们所接受。1915年华生当选为美。1917—1918年他在航空部队信号部门工作了一年。1918年,华生开始对幼儿进行研究,这是以人类婴儿为被试的最早尝试。1919年,他的代表作《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一书出版。他在这部书内采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华生还做过几种期刊的编辑。他在1911—1917年是《动物行为杂志》的编辑,1911—1915年是《心理学评论》的编辑,1916—1926年是《实验心理学杂志》的编辑。
理论思想
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学性质和对象
华生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理论体系。他认为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贯彻经验实证原则,继承机能主义的传统,认为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由此,华生认为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主张放弃内省法,放弃所有与意识有关的范畴,如感觉、情绪、思维等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比较丰富,主要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和社会实验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借助仪器的观察。条件反射法是把生理学中的条件反射法引入到心理学中对行为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言语报告法即被试报告其体内的变化,又称口头报告法。行为主义的测验法是测验被试对刺激情境所作出的反应;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有语言缺陷的人身上。行为主义的社会实验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行为主义原理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考察社会情境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4]
本能理论
华生关于本能的认识的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开始全盘接受传统心理学的观点,后来产生动摇和怀疑,到最后完全否定本能的存在。在他看来,人类是一种动物,生来便具有一定方式的构造。因为有这样的构造,人一出生就对各种外界刺激产生一定方式的反应,如呼吸、心跳、打喷嚏等。他把这些反应成为非学习行为。他认为,这些非学习行为与通常心理学家讲的行为不相符,所以,根本没有本能这种东西,从而也就不需要这个概念。他把人们通常所说的本能动作都归到学习行为中,认为这些动作是由于学习而得到的结果。华生在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后,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他说:“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里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把他训练成为一个医生,或律师,或艺术家,或商界领袖,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小偷。”[
思维理论
华生认为思维也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他说,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这就是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这就是思维。两种习惯动作在本质是等值的,因此,言语是大声的思维,思维则是无声的谈话。在这里,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内隐的语言习惯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变而来的。开始是儿童独自一人不断地对自己讲话,以后在大人与社会的要求下,变为小声的讲话,最后又变为只在嘴唇内出现。
华生还对思维的创造作用进行了解释。对于各种思维的创造物,他说,我们之所以会得到它们,是由于玩弄词的反应的结果。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型,这便是各种思维的产物。
华生认为,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之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他提出,聋哑人说话时就是用肢体运动代替词汇的,他们的言语和思维都是以同样的肢体反应进行的。甚至正常的人也并非总是用词汇来进行思维的,当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他不仅发生着潜伏的语言活动,而且还在发生着潜伏的肢体活动和潜伏的内脏活动。而在后面这两种活动占据优势的时候,就发生了没有语言形成的思维。
感觉理论
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在其著述中尽量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他把各种感觉改为“视反应”“听反应”“痛反应”等。他还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像,用视反应错误来取代错觉。[
约翰·华生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