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法探析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利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有以下成功的导入案例。
一、时政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每遇重大国内国际时政要事,我都契机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孩子们在上课的最初几分钟里,主动参与讨论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
我在下一次讲解《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框时,打算引用2010年3月份发生的王家岭矿难事件,让孩子们在这些矿工饿了就啃树皮和木头,吃炸药包装纸,纸箱的纸片和棉衣里的棉花等细节中感动,引导教育孩子们认识到是坚强让这些矿工们被困在漆黑的井底179个小时后依旧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从中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也要积极对待困境,勇于战胜挫折,坚强面对人生。这些材料时代感强又有新鲜感,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采用这种方式能变单纯的说教为中心的指导,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增强孩子们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在孩子们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及时调整讨论方向,不可使之偏离主题。时政导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多听新闻、多看书报、多做剪贴,即多收集各类素材,切准社会前进的脉搏,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特征,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二、生活导入,倍感亲切
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为了消除孩子们对学习政治的厌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政治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带着一种亲切、愉快的心情学习。如,我在上《身边的诱惑》这一课时选取的是“手机的诱惑”来进行导入:老师的手机前天传来了中19万的好消息,这对我是个很大的诱惑,但条件是先交手续费900元,扣除个人所得税后,会把剩余的钱汇入我的个人账户里,你们觉得我该不该交这笔费用?你们听说过类似的事情吗?通过设计孩子们身边的事例导入课堂,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较自然地揭示出了“诱惑就在人们的身边,要正确看待诱惑”的主题。
用生活导入法,能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思想品德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课堂激情。
三、漫画导入,回味无穷
漫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扬美抑丑。运用漫画这些特点,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广大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这一课时,首先出示漫画“犯罪之路”,漫画的大意是:在一个标有“犯罪之路”的独木桥上,桥旁设有标示牌“禁法行”,桥上一位戴着法盲眼镜的人,正在走上“犯罪之路”的独木桥。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导致人们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淡薄,进而警示人们要认真学法,增强法制观念。教师紧接着问:那种认为
“我不违法,学不学法无所谓”的观点对吗?青少年要不要学习法律知识呢?本课的学习将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通过漫画导入,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体验学习的快乐中学会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法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