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坞保护与和谐更新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旧城改造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桃花坞片区现存问题的原因,结合相关的著作,根据实际情况,对桃花坞片区提出关于保护与和谐更新的若干建议,并在最后强调保护与更新需齐头并进才能更好地重现桃花坞之美。
【关键词】传统街巷;改造;保护;更新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苏州桃花坞是苏州的老城区,地处苏州古城区西部,东邻观前街,西接石路商贸区,南达干将路,北至护城河,是苏州古城旅游集聚区中连接东部平江路拙政园片区和西部阊门山塘虎丘片区的重要节点,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桃花坞地区拥有丰富的文物遗存,以古建筑和现代重要历史遗迹为主,如人们较为熟知的五峰园,泰伯庙,唐寅故居等。随着政府对桃花坞开展的一系列改造,这片土地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桃花坞的现存问题
桃花坞是苏州地区典型的旧城,在功能上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持的现实需求,老式楼房危旧,现代建筑接连出现,破坏当地整体历史风貌,由于桃花坞有着历史遗迹与居民聚居区域相互融合的特点,又大大增加了文物保护的难度。同时,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巷最终难逃逐渐衰落的命运,桃花坞往日风采不在。
(1)传统街巷与现代交通的矛盾
桃花坞地区的主要街巷以窄小的青石板路为主,蜿蜒曲折,具有浓厚的江南风味,明显,这样的道路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在路边,随处可见随意占道停车的车辆,这不仅让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更为拥挤,严重影响正常行人和车辆的通行,更增加了当地的安全隐患。
(2)商铺与电动车的“战争”
在道路稍宽敞的地区,沿街是一间一间的商铺,大部分是当地居民开设,有的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是大家公认的“老字号”。这样的商铺大多存在面积小这个问题,但是因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客流量大,便不得不从原本的室内“延伸”至室外,占用一部分人行道。而人行道的另一侧则一直被默认为“电动车停车道”。行人走在路上便如同在电动车与商铺间穿梭,极为不便。
如今的桃花坞经过一系列的改造活动,沿河居民随意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现象已经不见,河道中难闻的气味也已消失。但是,改造后留下的建筑垃圾却一直堆在泰伯庙旁的巷子深处,迟迟不见人来清理。泰伯庙旁的钉子户问题严重,新修建的围墙与破败的房子格格不入,破坏了整体风貌。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垃圾堆放问题严重。由于桃花坞是老城区,当初在房子的设计和建造时缺乏发展意识,导致了现在电线如蛛网般挂在空中,违章建筑随处可见的情况。
桃花坞片区中存在着大量分散的历史遗迹,其中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但大部分都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唐寅祠,泰伯庙等知名景点虽已得到较好的修缮,可依旧人烟稀少。片区中现代化的商铺越来越多,而有年代感的老店越来越少。这样的现实状况明显与当时改造的初衷相悖。我想,造成如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开发者,或者说是改造者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单点开发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如今人们想要置身一座老城之中从而感受整体历史风味的需要。再加上片区缺少完整的指路标记,导致游客需要穿越复杂的街巷才能藏在深处的景点,这个费力寻找的过程已然破坏了游客体味桃花坞片区之美的心情。
二、
苏州桃花坞保护与和谐更新的实践与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