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doc辅导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辅导员个人的素质特别是辅导员个人的人文素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关键,对学生更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特殊作用。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努力提升个人的人文素质、增强人文修养就至关重要。
【关键词】:辅导员;个人素质;自我意识;提升路径
高校应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通过构建科学的辅导员培训与考评体系,创设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和成长环境,来有效提升辅导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完善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辅导员服务人才培养的本领。
一、现阶段我国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不够合理,非专业化程度偏高
辅导员岗位配备到位的基础上,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忽视了辅导员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或高等教育管理专业背景,忽略了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专业知识不够广博,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引导和帮助。
(二)辅导员工作涵盖面过广,工作量太大
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既要从事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等。还要面临种种指标的考核,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的冲突,使他们精力分散,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或教学中。
(三)专业研究能力欠缺,偏离了辅导员工作的本质
随着日常事务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貌似无可厚非,但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势必会影响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掌握,深陷于疲于应付的泥潭之中,脱离辅导员应该前行的轨迹。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的路径
(一)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及其对自己的态度。首先,高校辅导员应明确自我意识培养对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加强自我意识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我修养。其次,高校辅导员应掌握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了解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再次,高校辅导员应保持身心健康,注意自我情绪和行为的控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自我意识。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地从表率、情感、进取、服务等几个方面培养和锻炼自我意识。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不断适应各种新的情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联系,从而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应注重自身的学习
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高校辅导员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过硬的本领。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现状也改变了,这些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等相关知识,才能提升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业务水平,最终达到高校辅导员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
面对社会、学校、大学生等多方面问题带来的困难与挑战,高校辅导员应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的情况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高校辅导员不仅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还应该是拥有各种知识的通才,因此,高校辅导员不但要具备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工程等多方面新技术。
(三)高校辅
辅导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