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说明.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说明
涵洞设计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 GD62-2004。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F50-2000。二、技术指标:
采用标准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盖板涵》JT/GQB 003-2003。
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圆管涵》JT/GQB 015-98。三、主要材料:
四、设计要点: (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1、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和验算。
2、盖板的计算高度按d1计,为提高盖板强度在盖板跨中加厚为d2。预制盖板宽度为99cm。 3、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
4、当涵洞为斜交时,涵身部分中板以正交预制板铺设,二端洞口部
分以梯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梯形板支撑端短边长度99>Ld>50(cm),钢筋构造见相应图纸。
5、路面车辆活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角进行分布;填土内磨擦角为35°,土容重18KN/m3。
6、涵台的计算按四铰框架模式进行。 7、涵洞支撑梁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8、涵洞过水流量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确定涵底坡度时,一般应小于水力计算表中设定流速下的最大坡度imax,同时应大于表中的临界坡度Ik。当设计涵底坡度小于临界坡度时,泄水能力应予折减。
9、使用本设计时,可根据地基容许承载力适当选用分离式或整体式基础涵洞。在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 10、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 11、当采用整体式基础时,不设支撑梁。
1
(二)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按无压力式管涵设计,出水口为自由堰流。 2、设计荷载:公路公路Ⅱ级。
3、采用容许应力、极限应力两种方法分别对截面进行了应力与裂缝计算。
4、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弹性体理论核算。
5、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
6、当填土厚≤6m时,考虑活载影响,当填土厚>6m时,活载影响不计。 7、土重:按土柱重理论计算,内摩擦角为35°,土容重18KN/m3
8、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用的辅助管节。标准管节长1m,。
9、洞口型式分一字式与八字式。八字式洞口水流条件好,造价亦较低,宜采用八字式,采用一字式洞口时,为保证端稳定及改善排水,应采用锥形坡。
10、管节接头构造分两种:一种为节间缝隙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两道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另一种为节间缝隙用一圈八层防水布组成,经热沥青胶合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