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 · 、, :
洪涝灾害期问长江流域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与控制
刘红,顾黎莉,王建军,王俊,吴家兵,何兰,王以银,任军,罗兆庄
【摘要】目的探讨洪涝灾害期间,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改变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与控制造
成的影响。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清学方法,对钩体病进行监测。结果通过对灾区连续
四年的钩体病监测表明:洪灾期间,鼠密度增高,达. 以上;自然人群隐性感染率高,为
、;灾后主要传染源猪的感染率高达. ;疫情虽未明显上升,但存在漏诊漏报现象;另
外,在多年未报病的地区,亦发现钩体病疫源地结论洪涝灾害增加了钩体病疫源地的强度;增
加了人与动物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做到灾后无大疫,应及时进行监测与控制。
【关键词】自然灾害;钩端螺旋体病/预防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安徽省沿江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材料与方法
年沿江局部地区也遭受洪灾。为密切关注洪灾
期间和灾后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和流行,于年. 流行概况与疫情分析根据疫情报告资料。
至年选择了沿江的枞阳、铜陵、望江、宿松为监. 自然人群隐性感染调查在调查点对健康人
测点,通过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群按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
方法,进行钩体病自然疫源地及流行强度调查,探讨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方法进行特异性抗体
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影响。调查包括疫检测,血清滴度≥:为隐性感染;若滴度≥
情核实、传染源与宿主动物、流行菌群及自然人群隐:,结合临床表现,可认为是漏诊病人。
性感染状况。. 宿主动物与传染源调查采用夹夜法在野外
和居民区扑鼠,计算鼠密度,并解剖取鼠肾分离培养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卫生部科技司专项基金资钩体。同时,对当地饲养屠宰的猪,及时采集肾标本
助卫科教规划发第号文
分离培养钩体。猪血抗体检测方法与人血相同,血清
【作者单位】安徽省卫生防疫站,安徽合肥
滴度≥:为隐性感染。
【作者简介】刘红,女,安徽阜阳人,副主任医师,
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疾病控制。. 钩体分离培养标本接种于~ 的兔
血清培养基,观察。
. 标准菌株来源钩体标准菌株群型由
维普资讯
疾病控制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鼠类密度调查鼠密度最高为受灾时的
. 鼠肾标本的核酸检测方法。年月,年月开展了灾后灭鼠工作,使
得年初鼠密度大幅下降,至年月,鼠密
结果
度虽有所回升,但仍大大低于灾害期间表。
. 流行概况与疫情分析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 .. 病原分离年月长江流域洪涝灾害
长江、淮河横贯其中,天然地将全省分为三部分:沿期间及年月长江流域局部地区水灾期间,对
淮淮北地区、江淮之间及长江流域和皖南山区。因三钩体病传染源猪、鼠的肾脏,进行了钩体培养,由
地区的地理景观、农事活动、生活习惯等均不相同, 于标本培养数量较少,未分离到钩体
洪涝灾害期间长江流域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与控制.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