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洋雷锋”卢安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洋雷锋”卢安克.doc“洋雷锋”卢安克
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不吃肉、不喝酒。给学生们上课不用课本,也不要报酬的怪人;在孩子们眼中,他是最好的朋友、老师,是可以一起爬树、在泥里打滚的玩伴;在许多人看来,卢安克就像白求恩一样,是能够感动中国的“洋雷锋”,是很多人的偶像;在他自己看来,他与其他人一样普通,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就是卢安克,一个在中国广西山区义务支教10年的德国志愿者。

山里来了个“洋雷锋”

2001年7月,广西东兰县坡拉村林广屯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在村里以每月10元的价格租了房子开办学校,给当地失学的孩子上课。当时的林广屯不通电话,也不通公路,当地人大多只会讲壮族方言。人们觉得这个外国人真是一个怪人,不好好呆在自己的国家,却跑到中国农村来给学生上课,还不要工资。几天后,村民知道了这个外国怪人名叫卢安克,是德国人,“哩肯诺(当地壮族方言,不吃肉的意思)”、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
当地人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外国人会自愿到山里给孩子们上课,并且不要钱。他们想:本县人给钱都没人愿意来教书,外国人不要钱却跑到这里来,能做什么呢?
因为卢安克是免费“招生”、免费上课,不久,就有十几个孩子来到这个洋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中除了一个曾上过一年级外,其他都是没有上过学的女孩子。
在开始上课前,卢安克告诉家长们,他开展的是教育活动不是办学,参加活动的小孩不能拿到任何文凭,老师也不接受任何费用。但村民们还是有意见,因为卢安克上课不用课本,上课时也不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坐在下面听,他和学生坐在一起。家长们找到卢安克说:“这样不行的,上课不像上课的样子。你不能和学生一起坐,老师要用黑板,这样才像学校。”
卢安克的到来,改变了学生的想法,也改变了林广电。村里需要修建一条路,村民们希望能通过卢安克到县里要钱,但卢安克不这样干,却带领学生们一起来修路。卢安克要学生们自己画图、做模型、做实验。别开始,学生们觉得这些只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不会有用。但随着卢安克的引导,学生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想法通过努力就有可能会实现。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计算出修小路和桥需要多少水泥、多少沙子,每个人要扛多少,等等。设计最终完成,村民们也投入了这项工程的建设。很快,一条宽不足1米、长不足300米的水泥路建成,遇到雨天,村里不会再泥泞不堪了。
在到林广电之前,卢安克曾在南宁、桂林等地的一些学校当过老师,但都没有“好下场”。1999年,卢安克到东兰的一所中学当初中英语老师,虽然班上的孩子能够用英语讲出很多其他学生说不出的句子,但这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家长们有意见,学校只好把他解聘了。
从东兰的中学“下岗”后,卢安克就选择到东兰的农村给学生免费上课。在林广教书一年后,他到了切学乡的板烈小学继续免费给孩子上自然、美术、体育等课程。为什么会选择到农村免费教学生?卢安克说,刚开始,他也想过在南宁或者其他城市免费教学生,但没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同意。他说:“学生需要考试成绩。学校哪里敢让学生花时间搞其他活动?我不敢向学校要工资,因为我怕学校向我要考试成绩。”
在村民眼中,德国怪人卢安克就是洋雷锋,是来帮中国人搞教育的,老人和小孩都亲切地叫他“卢老师”或者“老卢”。很多人认为卢安克是在中国农村推行素质教育,他说:“我不知道什么

“洋雷锋”卢安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