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七大手法講義
品管七大手法讲义
编号:B6
QC七大手法--前言
日本于1950年代品质水准相当差,于是邀请
戴明博士到日本提倡品管理念,当时日本将他的
理念奉为圭臬,而且努力去实践,于1980年代就成
为世界品质水准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其主要的
过程就是利用QC手法。
QC七大手法--上课内容
一、查检表(收集正确且有用的数据)
二、柏拉图(发现问题的重心)
三、直方图(了解目前的品质状况)
四、管制图(及时发现问题)
五、层别法(层别问题找出真因)
六、散布图(原因与结果关系)
七、特性要因图(找出要因)
柏拉图
散布图
直方图
步骤1
问题点
掌握现状
原因与结果之关系
步骤3
步骤2
解析
x
-
R
1 2 3 4 5
A
B
C
D
//
/
/
/
/
//
/
//
///
//
//
////
查检表
特性要因图
管制图
X
-
R
层别
相关
管制图
管理
效果确认
采取对策
标准化
步骤6
残留问题
步骤4
步骤5
步骤7
管制图
X
-
R
改善前
改善后
改善前
改善后
图表(推移图)
柏拉图
时间
A
B
C
D
//
/
/
/
//
///
//
//
////
查检表
/
//
1 2 3 4 5
/
/
QC改善步骤与QC手法
介绍数据
正确数据=事实
数据分类:1)1>.定性数据(布的质感/酒的香醇)
2).定量数据(计数:良品数、缺点数)
(计量:重量、时间、长度...)
数据来源: I P O
应用数据须注意:
整理数据原则:
,必须有数据作为依据
,否则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数据的搜集方法
充份运用5W1H之原则
确立使用数据的目的
想知道什麼?准备知道些什麼?搜集什麼样的数据?
为何要搜集此数据?不搜集可不可以?
,如过去数据、日常数据、实验数据
2. 搜集数据的时间、长度
?
2. 数据取得的地点、机台?
1. 由谁来搜集资料?
2. 工作分配如何?
1. 搜集数据的方法?(抽样方法)
2. 数据整理的方法如何?(整理方法)
3. 使用何工具、仪器?(量测工具)
4. 人员之训练?
5. 如何发现错误?
WHAT
WHY
WHEN
WHERE
WHO
HOW
QC七大手法--查检表
使用简单易了解的设计表格或图形,工作者依规定之查检
记号、记录其结果及状况,并加以统计整理其数据,又称查核表
或点检表。
分类与用途
记录用查检表
检查用查检表
利用收集数据以了解数据的分布状况,或显示不同项目发生的不同程度。
依预先订定应列入检查的项目,再据此去检查确认,以确保作业无遗漏或疏忽。
QC七大手法--查检表
查检表的制作方法
1).决定所要收集的数据及希望把握的项目
2).决定查检表的格式
3).决定记录形式
4).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查检表
A
B
C
D
1 2 3 4 5
QC七大手法--查检表
(一)查记时要有层别的情报
(二)收集、查检力求简单,容易执行。
(三)决定查检表格式要考虑查检频率,查检项目。
(四)留意查检的落实及事实的观察→「其他」栏如何填?
(五)查检表之纵横坐标考虑,合计栏位或平均栏位。
(六)查检如发现未达理想,应检讨修正之。
QC七大手法--柏拉图
80-20原理
最早使用柏拉图分析图的时期为 1848~1923, 曾对欧洲财富进行研究, 发现极少数的人拥有甚多的财富, 而大多数的人却仅拥有极少的财富. 而朱兰博士认为这是籍普遍的现象,而创造了“重要的少数项, 不重要的多数项”说法
将一定期间所搜集数据,按不良数、缺点数、故障数等数据,依项目别、原因别、位置别加以分类,而按其出现数据之大小顺序排列,同时表示累积和之图形,称为柏拉图( V . Parefo Diagram )
-用途
1. 找出问题点,决定改善项目及顺序。
2. 辨清各项目之影响度,可做为设定改善目标之依据。
3. 报告或记录用
4. 改善效果的确认
.
柏拉图
累积线
柏拉图分析图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Q
品管七大手法講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