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1
一、试验目的
1学习遥感图像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各类图像解译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
3解译判读类型影像上地物特征
4了解和认识遥感影像上地物的表现
二、试验内容
1、认识TM/ETM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
2 选择合适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为以上地物建立解译标志
3热红外影像判读
4多时相图像判读
5多光谱图像的判读
6图像解译及矢量成图
三、试验原理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影像解译即为根据解译标志,:
a确定某种影像上某种地物的解译标志的特征值;
b 根据一系列解译标志的特征值,确定某种影像上某种地物.
四、试验步骤
一:认识TM/ETM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
1、数据源:TM/ETM图像
2、数据处理:在主图像中选择要描描光谱曲线的地物,单击右键,利用Z profile(spectrum)绘制地物的光谱曲线。
二:选择合适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为以上地物建立解译标志
数据源:1995,2006,2009三期TM影像
数据处理:对TM单波段图像赋上不同的颜色,再根据不同地物的标志解译出地物。
三:热红外影像判读
数据源:TM第六个波段
数据处理:利用热红外图像,判断出各类地物类型
四:多时相图像判读
数据源:2009/2006/1995年三期遥感图像
数据处理:通过图像比较,发现变化信息。
五:多光谱图像的判读
数据源:2009年石油大学TM影像
数据处理:利用Z profile(spectrum)画出不同地物的波谱曲线并进行解译
六:图像解译及矢量成图
数据源:alos和TM的融合影像
数据处理:
(1) 图像准备,做图像校正和融合
(2)裁剪出包含石油大学的一块区域
(3)建立解译标志并对解译标志进行描述
(4)按要素建立矢量数据层
(5)进行解译并利用矢量数据勾绘目标。
(6)编辑矢量图层
(7)检查并保存解译结果。
五、试验结果
一:认识TM/ETM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
水体:
植被:
居民地:
裸土:
道路:
二:选择合适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为以上地物建立解译标志
地物类型
色调特征
图形特征
其它特征
水体
由蓝色逐渐过渡成暗蓝色至黑色
能清晰的判读出海岸线、潮侵地带,纹理变化较小
能判读出码头等附属物
植被
红色、暗红色,色调不均匀
呈不规则较粗纹理、面积较大、呈块状、有阴影
相较于草地、耕地等颜色更深
居民地
紫色、蓝灰色、灰白色、湖蓝色、杂色
多分布于平坦开阔的地区、呈集群分布、形状较规则、建筑物排列整齐、边界棱角明显、其中有可辨识的道路
纹理不均匀但有规则性、与周围环境反差较大
裸土
青灰色
多分布于林区和草场中、边界明显
道路
暗灰色、青灰色
线状分布、纹理均匀、宽度均匀一致、多穿越居民点、色调较亮
山地公路走向多依山势
三:热红外影像判读
水体:呈暗色调,呈面状分布,能清晰的判读出海岸线,潮侵地带,纹理变化较小
道路:呈浅灰色至白色,线状分布,纹理均匀,宽度均匀一致,多穿越居民点
居民地:呈亮白色,面状聚集分布
河流:呈暗色调,呈线状分布
植被:呈暗灰至灰黑色,呈面状不规则分布
四:多时相图像判读
(2009)
(2006)
(1995)
1水体扩张:
(1995) (2006) (2009)
(1995)(2006)(2009)
2水体缩减
(1995)(2006)(2009)
3城区扩建
(1995)(2006)(2009)
4新增建筑
(1995)(2006)(2009)
(1995)(2006)(2009)
五:多光谱图像的判读
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段)之间,两个中红外波段(即第4、7波段)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这些波段的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重复性或者冗余性。第4、6波段较特殊,尤其是第4波段与其他波段的相关性得很低,表明这个波段信息有很大的独立性。计算0种组合的熵值的结果表明,由一个可见光波段、一个中红外波段及第4波段组合而成的彩色合成图像一般具有最丰富的地物信息,其中又常以4,5,3或4,5,1波段的组合为最佳。
最佳波段组合选出后,要想得到最佳彩色合成图像,还必须考虑赋色问题。人眼最敏感的颜色是绿色,其次是红色、蓝色。因此,应将绿色赋予方差最大的波段。按此原则,采取4、5、3波段分别赋红、绿、蓝色合成的图像,色彩反差明显,层次丰富
水体: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域都很低,仅蓝光区域稍
目视解译实验报告打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