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需要有测量的工具,测量的工具应具有单位与参照点,并且有表示量数的方法,我们把这种工具称之为量表。如,尺是度量长度的量表,血压计是测量血压高低的量表,智力测验是测量智商高低的量表。
参照点指的是在测量工作中必须具有一个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作测量的参照点。这是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之一,测量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参照点与单位。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比如长度与重量测量就是建立在以绝对的零点为参照点的基础上的测量。
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如地势高度的测量,就是以海平面为测量的起点。最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
不同测量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是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来说所有人的理解是相同的;
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但是教育与心理测量中的单位往往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它远不如其他测量中使用的单位成熟与完善。
量表的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比率数据,称名数据又称点记数据,后三者称为度量数据
(一)称名量表(类别量表)
是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用名称或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性质,是给事物进行简单归类的一种量表形式。
如:男生为1,女生为2
喜欢语文的学生为1,喜欢数学的学生为2
称名量表测量的结果不能运算,但可以做统计分析(如计算百分比、列联相关、卡方检验)
(二)顺序量表(等级量表)
只有等级顺序而无等距的单位与绝对零点,只是按研究对象的某一种属性的顺序排列出等第次序。如: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排出名次,成绩最好的为1,成绩次之为2,再次之为3,依次类推。又如,对于生活水平,我们可以给出四个等级:贫困、温饱、小康、富裕。
(三)等距量表(间距量表)
是具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等距量表的数量单位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可以相加减。
如:温度摄氏30度至32度与摄氏18度至20度的温差是相等的,都是相差2度。三个儿童在智商测验中分别得分105、110、115,在智商测验分数体系中,分数差距是相等的。
四)比率量表(等比量表)
除了具有类别、顺序、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可以加减乘除。零点是指测量的起点或参照点。有些零点是人定的,称相对零点,如摄氏零度,这里零度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温度,而是以人定的冰点为参照标准。像学生的考试成绩、智商的0分都是相对零点。有些零点具有实际意义,称绝对零点。如年龄、身高、经费开支等都有绝对零点,0岁、0米、0元中的“零”都表示真实的“无”,表示一点都没有。
等距量表在学校教育系统运用广泛,一般将百分制评分看作等距量表。
测量的条件
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采用四个指标:
主要对整个测量而言,为信度与效度
主要对测量的项目而言,难度与区分度
信度(reliability):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的程度,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受测者的实际水平。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测量的信度:
教育测量法标准与条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