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教艺术的“仁学本位解读
孙华
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孕育自己成长的诗歌教育,为什么独有孔子的“诗教”远远超越了文学本身的价
值,并以此为基础塑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跳出以文学、美学等角度分析诗歌艺术的传统视野,从
孔子教育的最高宗旨“仁学”之本位来解读“诗教”,可以见知,“诗教”是一种生活教育,是情感调解的“中和”之
道,是礼乐精神的内在确立。
关键词孔子;“诗教”;仁学本位;历史价值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孙华,年生,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辽宁科技学院管理系副教授辽宁
本溪。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诗教”作为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
在儒学传承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同时也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中可见
为整个中国文化的辉煌和不朽生命力奠定了厚重孔子的“诗教”首先是一种朴素的生活教育。学诗
的人文根基,中国知识分子独具魅力的民族性格, 不仅可以丰富人们日常的生活知识,而且能够告诉
中国文明高度艺术的表达形式,中国哲学无与伦比人们如何在家国之间为人处世,翻开《四书五经》
的智慧蕴藏,无不受益于孔子“诗教”的培养。每随处可见“《诗》云”的字样。以孔子“仁学”本位
一个民族都有孕育自己成长的诗歌教育,为什么独来解读,这种诗化的生活教育正是孔子从“诚意正
有孔子的“诗教”远远超越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并心”的孝道这一做人的根本处落实仁道的体现,如
以此为基础塑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论语· 学而》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
化,本文拟跳出以文学、美学等角度分析诗歌艺术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不同于其他多数民族的
的传统视野,从孔子教育的最高宗旨“仁学”之本诗歌创作,要么是上流社会知识分子抒发闲情逸致
位来解读其内在渊源。
的艺术表现,要么是宗教人士宣扬超人类社会思想
一
、孔子“诗教”的内涵及其“仁学”本位解读的文学工具,孔子所倡导的“诗教”则深深扎根于
草根社会——“有教无类”,紧紧联系于现实人
《论语》及其他儒学经典中关于“诗”的论述非
生——“饮食男女”①,因此具有厚重的学养根基,
常多,其中最能代表孔子“诗教”内涵的便是《论
在此深厚的文化之根涵养中,《诗经》中所描绘的
语· 为政》所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
知识通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邪。”这句话通过阐述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的目
之”的过程转变为生活里真实的学问。如《论
的道出了其“诗教”的宗旨,即纠正人们思想中的
偏差。进一步深视儒家经典便不难发现,孔子落实语·学而》所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
这一宗旨的途径并非我们现代教育所惯用的呆板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
理论说教方式,而是将其内涵具体到人们日常的为谓之学矣。”继而,“修身齐家”的孝道再进一步扩
人处世之中。大到“治天下”的大仁大义。以之为基础,诗
一“诗教”是一种生活教育歌便具有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
《论语· 阳货》云:“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更高
孔子“诗教”艺术的“仁学”本位解读.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