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傣族的建筑 】是由【橘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傣族的建筑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傣族的建筑
人文地理
姓名:玉叫
学号:2008041232
班级:08级地理科学二班
资源环境学院2008级地理系
西双版纳的竹楼
引言
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地方,这里有着13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总共有44个少数名族。其中傣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占全州的30%近30万人,%近29万人,其余的为其他的少数民族。当地的傣族是族系中的水傣,世称是水的民族,当地的住房据有着特色。据有与当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是常年高温多雨,干栏式建筑利于通风散热,避免直接接触到潮湿的地面,该样建筑样傣家人民有了冬暖夏凉的气候。
一、基本结构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在现今的社会里,傣族也不免会受到汉族的影响,在建筑方面也有了改进,先前外界所想像中的竹楼应该就是全部由竹子建成的,但却不未然。现今的“竹楼”应该叫“木楼”,因为竹子的腐蚀性大,再加上该地的气候是高温湿润,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腐蚀的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里的民族改变了原来的竹楼。进而改为木楼,在建筑上使用了更为坚硬的木头。建筑上还有一个改进,同样也是建筑的用材的变化,以前傣家的阳台同样是竹子建成的,用3-4根大的木头作为支柱,上面就依次铺上竹片(即:将较大的竹子剖开,展成一片)就可以了,也并未在栓绑什么。随着日晒雨淋,竹子日渐腐朽,上面也长了不少青苔。人们走在上面不免会摔一跤,要不然就将那一个地方踩踏了,脚便陷进去,严重的便掉到下面去(但因阳台下是烂泥,-)。
说起这里的建筑就这两处事变化最大的了。
如下图:
(1).建筑材料的变化:
旧时的竹楼(全竹子式的建筑)现今的竹楼(木头式建筑)
(2).阳台的变迁:
旧时的阳台(竹子式)现代式的阳台(钢筋混泥土式)
二、竹楼的含义
整个竹楼的所有梁、柱、墙及附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竹楼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含义。走进竹楼就好像走进傣家的历史和文化,傣家的主人会一一告诉你它的含义。
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
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9-13台阶梯)。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一幢竹楼就是一个傣族家庭。竹楼一般为60、70平方米,是正方形的;楼板距地面约二米五。竹楼的梁、柱用木料,房顶用茅草覆盖,墙壁、地板都是用的竹子;竹墙的孔隙很大,通风透光。
楼顶成“A”字形,两面的坡度较大,从外表看,竹楼是“合”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家禽、放大农具、舂碓和织布机的地方,妇女在这里纺线织布和纳凉。楼梯一般为九级;上楼后,先是走廊,正面为阳台,是洗晒衣物,放水缸、洗米、腌菜和洗漱的地方。室内以竹墙隔成两部分,外为堂屋,内为卧室。堂屋有火塘,是做饭、烧菜、煮茶、吃饭、喝茶和招待客人的地方;竹墙上挂有小农具、背包和书籍,屋里宽敞整洁。卧屋呈长方形,有两道门与堂屋相通;一家几代人同居一室,席地而卧,一人一铺,每铺都有垫子和蚊帐,并有一个盛衣物的竹编箱,放在铺边上。他们睡觉是有规距的:高处为上,低处为下,因此,一个村寨,或处于相同地势几个村寨的人睡觉时,头都躺在高处,即一个方向。客人到家做客时必须把鞋脱在外边,才能进竹楼,但不能进入主人的卧室。
三、傣家人住竹楼的缘由:
,气候因素西双版纳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中国的西南部,云南边陲。地处东
经99度56分—101度50分,北纬21度08分—22度36分。属北回归线的热带潮湿
区,常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因而造就了该地区夏季时地面潮湿,居住与该
地区的傣家人为适应该气候,而居于有高脚式的竹楼。高居的竹楼避免了直接
接触潮湿的地面,也可避免被水淹。竹楼的屋檐属人字型,是因为当地降雨多,
人字型屋檐有利于排水。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住房的结构,竹楼是当地住
房的最佳选择。
,自然资源西双版纳傣族居住地周边有着丰富的竹子,在早期该地人就选择了
用竹子来作为建房材料,而且竹子较木头好采伐,以运输等,加之竹子属凉性,
让当地人在炎热的夏季里能够觉得凉爽。
傣家的楼梯傣族群居生活
(12级台阶,柱子下垫石墩防腐)(样式统一)
参考文献:
网站上:
-7-22
书籍上:《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主编:刀瑞廷黄金有2002年3月云南美
术出版社出版
傣族的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