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以前一年多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五个单元共二十课,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方面。具体有以玩具为题材,以儿童生活与科技益智结合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创作学习。有以动物为题材,以想象为手段,以编织动物童话故事为目的的进行设计。有以“学生与生活、自然”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表现大自然、生活物象的情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有以“学生与文化生活”为切入点,学习小泥人、泥面具等内容,让学生感知中国陶瓷,体会民间玩具独特的审美趣味,培养对劳动人民热爱的情感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满足各种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1,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五、教学难点:1,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2,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发展。
六、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2、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3、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七、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1、知识教育要点(1)对各种自然平面形进行认识和感受。(2)运用复杂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表现景和物。(3)用记忆画形式表现自己的人和物,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表象。(4)运用各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对称形和不对称形。(5)学习撕、剪、拼、贴等手工制作方法。(6)了解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欣赏祖国自然风光。
2、能力培养要点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自然的兴趣。初步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2)在绘画中能大量描绘所见所想的形状,画出色彩鲜明的画面。(3)熟练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涂、描、撕、剪、拼贴等,较顺利地完成作业。4)培养学生通过感受和想象,对美术馆作品和自然风光进行改革欣赏。
3、审美教育要点(1)通过欣赏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风光。
二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一
常规教育 1、流动的颜色
二
1、流动的颜色 2、染色游戏
三
3、装饰自己的名字
四
4彩泥世界快乐多
五
国庆节休假
六
5、奇妙的电话机
七
6、花花衣
八
7、对折剪纸
九
8、对印图形
十
9、蜻蜓飞飞
十一
10、画出你的想象
十二
11、儿歌变画
十三
12、巧用瓶盖
十四
13、回家的路
十五
14、做一道拿手菜
十六
15、我和马儿在一起
十七
16、风来了
十八
17、会转的玩具
十九
18、电脑美术-------复制粘贴真神奇
二十
19、指偶剧场
二十一
丰富多彩的玩具
第1课流动的颜色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标描述: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
教材分析:《流动的颜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使用水粉颜料,体验色彩融合变化的初始课。低年级阶段应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根据这一教学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 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
教学重、难点:
,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
第1课 流动的颜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