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教学案例设计
海盐高级中学沈燕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新材中的位置在第三章第三节,静摩擦力在力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静摩擦力的大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静摩擦力存于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静摩擦力。以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静摩擦力由于其变化性和不可见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教材安排
本节教材从小孩轻推箱子的图片入手,利用初中知识二力平衡,展开对静摩擦力的讨论,从而引出了静摩擦力的方向。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故教材从实验入手找出静摩擦力的大小是有范围的。然后介绍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静摩擦力实例。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以及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知道静摩擦力具有最大值。
(二)能力目标
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演示实验,讨论概括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2、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静摩擦力方向、大小的判定
难点:静摩擦力方向、大小的判定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概念,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简单的有关摩擦力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学生对摩擦力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存在着因思维定势而造成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对静摩擦力方向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可以使学生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从而彻底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三、设计思路
物理教学中离不开实验,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从体验实验和演示实验入手,增加学生对
静摩擦力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亲历实验,讨论探究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思想。在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教学中仍利用实验,形象的演示,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渗透其物理教学及学习的一般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学生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
四、教具准备
两本同样大小的书,杯子,米,筷子,酒瓶,油,多媒体课件,两块长木板,弹簧秤,木块,钩码
五、教学过程
(一)体验感知,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在这一阶段主要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来感受静摩擦力的存在
1、让学生用手用力压紧桌面向前移动,说说感觉,初步体验摩擦力
2、在酒瓶口上涂上食用油,让学生握酒瓶
3、带领学生将两本书的书页一页页的叠放起来,然后水平拉,看是否容易被拉开
4、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
(实验设计让学生亲临其境,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静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接着让学生思考
静摩擦力教学案例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