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闰曲客家方一
蓝小玲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获“中国
厦门大学中青建设银行厦门分行一
年教师培养基金”资助
目录
第一音客家民系的形成与闽西客语的研究价值······,··⋯⋯
第一节客家民系的形成···,······························,·⋯一
第二节西客话在客方言研究中的意义·······,····,··⋯⋯
第二章闽西客语音韵系统····································⋯⋯
第三章音系的性质与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分析····。······,···············。·······,····⋯⋯
第二节声调的分析·····································,····⋯⋯
第三节韵母的分析·······,·,························,·······⋯⋯
第四节现代客语音系特征及次方言的划分····,·······⋯⋯
第四章基本语词考释························,·················⋯⋯
附录
一、闽西客语基本单字音表··,·····················,·······⋯⋯
二、客家方言的“荷”··········································⋯⋯
三、代表点长汀话同音字表·························,·······⋯⋯
四、代表点长汀话基本司举例·······,······················⋯⋯
五、代表点长汀话语法举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一
第一章客家民系的形成与
闽西客语的研究价值
第一节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这一名称,始自晋代,原指晋永嘉之乱后离乡背井,自
中原南迁的所有汉人,除了今日客家人之外,还包括了今日闽粤等
地的汉人。宋以前,闽粤等地的汉人已先期到达南方,他们初虽为
客,然长久客居以后,比较于南宋后始大批南下的后来者,则已反
客为主,而这批后来的南徙移民就被称为“客家人”了。
客家先民的居地,与其他南徙各系的先民一样,都在中原黄河
流域。西晋末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爆发了八王混战,随着匈奴、
东胡、氏羌等相继发动了反晋战争。上党郡武乡县揭族人石勒先
后攻掠了邺城、冀州各郡县。公元年永嘉五年,匈奴人刘耀
会同石勒攻陷洛阳,至年,石勒消灭了西晋王朝在北方的残余
势力,取幽州、并州。此后,他又西破刘耀,控制淮北,与东晋形成
南北对峙的局面。在这大乱之际,东胡鲜卑族慕容氏亦乘机起兵,
先后夺取并州、幽州、冀州、豫州、司州等地,而占据关中的氏族符
氏则自称为帝,国号秦。符氏东向掳掠,灭鲜卑慕容燕国,占有了
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的广大地区,进而想消灭东晋。把水溃败后,
符坚退回长安,前秦再分裂为燕秦凉三部分,小国之间又互相攻
夺。
总之,十六国时期的黄河流域像个活地狱,战争、灾祸和死亡
威胁着居住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的人民。他
们惨遭蹂瞒、颠沛流离,为求生存,中原民众不得已离开故土,南徙
避难,来到比较安静的长江流域,远者已有到达福建境内的,即史
书所载“衣冠八族”的八闽。这就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徙的
背景,迁徙的时间从晋末延续至南北朝。
这一次南徙,根据他们的原住地和迁徙途径,可以分成几大支
派。关于这一点,谭其骥在《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①一文中
作了较详细的考证。作者根据沈约宋书·州郡志》、萧子显《南齐
书·州郡志》和唐人所修《晋书·地理志》对当时侨置的州郡县的记
载,考证侨民侨寄的所在地和年代,由此而获知迁徙的大略情况。
谭其嚷将各书所载整理排比起来,用表格列出侨寄地所接受
的是何处移民,他考证的结果是
江苏—“所接受之移民,较之其他各省为特多”、主要来自山
东,其次是河北,再次是河南、山西、陕西。侨民主要集中于江南的
江宁、武进、镇江,江北的江都、淮阴等县,江南较江北多。
安徽—所接受的移民主要来自河南,其次是河北,最少是山
东、山西。在江南的侨民主要集中于芜湖附近,在江北的则散处于
江淮间,
闽西客家方言 厦大教育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