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研究☆
从《千字文》看语文教育人文理念的实现
马敬芳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
摘要:抛开《千字文》等传统蒙学读物的内容,其伦理道德教育的方法与经验对当今语文教育中人文理念的实现无疑有
着极高的借鉴价值。文章从《千字文》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以先入为主的方式进行养成教
育、语言的简约生动等方面归纳了《千字文》及其他蒙学读物的伦理道德教育特点,并从中探寻这些特点对当今语文教育
中人文理念实现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千字文》;伦理道德教育;语文教育;人文理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在今天这个传统与现代大碰撞的年代,探寻传统蒙学卑,序长幼的伦常关系教育,劝孝、向善是其主旨,这与儒
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将是教育学界一件极为迫家的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讲的
切而又重要的工作。反顾古代蒙学教育,将其教育实践特是孝亲;“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则谈夫妇人伦;“孔怀兄弟,
点加以梳理研究,借鉴其富有成效的教育经验,对语文教同气连枝”说兄弟和睦;“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是朋友之
育中人文理念的实现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千字文》谊;“资父事君,日严与敬”是忠孝之心。凡此种种,总是力
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成书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 图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理想。
作者为南朝梁时周兴嗣。作为最早的蒙学读物,千字文开从人生修养的角度来说,人们从中接受吸取的则是礼
创了蒙学教育传统的先河,初步形成了蒙学教育和蒙学读的精神。中国人崇尚礼仪,讲求礼貌、礼让、礼节。所谓礼貌
物编写的体系,为蒙学教育中伦理道德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就是个体的修养,待人接物应有的品质,其实质就是不断
基础,对后世蒙学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后来的《三字经》、超越自身,克制个体欲望,为人要宽厚博大、仁慈宽厚,“仁
《弟子规》、《童蒙须知》等蒙学读物无疑从中吸收了丰富的慈侧隐,造次弗离”。安贫乐道、养生自持也是重要的人生
营养。我们通过对《千字文》伦理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目修养,“性静情逸,动神疲”。可以说,《千字文》提供了较
的是为语文教育中人文理念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启示。为全面的人生修养规范。
一
、人文理念的实现应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语文教育人文性最重要的体现是从人类优秀的文化
《千字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千字且没有重复的字眼, 中吸收养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进而塑造其健
但它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全的人格。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如果脱离了深厚的中国文
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天文、地理、哲学、伦化土壤,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我们忽视文化的
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浸融,将塑造健全的人格用一种道德符号的形式强行灌输
区区一千字中,编者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内容囊括进去,并给学生,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在这方面,
组合得如此完美,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其伦理道德教育《千字文》从编写体例到其包罗的内容,都给了我们有益的
方面的特点,给我们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文理念的启示意启示。如果我们在人文理念实现的过程中,避免空洞的理
从《千字文》看语文教育人文理念的实现.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