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山瑶族文化及宗教习俗探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山瑶族文化及宗教习俗探析.doc文山瑶族文化及宗教习俗探析
任富强(文山学院艺术学院)
瑶族文化的历史源流
,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著名的长鼓、铜鼓舞和民间流传的歌谣等等。这些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文山州内瑶族先人是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南北朝时期称“莫徭”。因灾荒、战乱先后向南迁徙。唐朝年间,从湖南经贵州迁入州境内,元、明、清时期迁入较多。现居麻栗坡坝子至曼文一带的瑶族入境较早,盘、邓、蒋姓家藏古籍载,瑶族人境定居已30余代,至今已700多年,当为元朝年间。民载:“瑶族是明末清初的土著。”富宁牙牌盘廷光家藏《本命书》记载:盘氏祖籍湖南,辗转江西、贵州、昆明、麻栗坡,到越南后又迁入富宁木央,最后到牙牌落业至今,已繁衍14代。富宁县山瑶支系,于清雍正年间(1724~1735年),先后从广西平果、田东、德保及越南迁入富宁龙门、龙绍等地定居,至今已200余年。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经历过封建和半殖民地社会。因入境早晚和自然条件的差别,各地瑶族社会经济形态也不尽相同。猛硐、洞波等条件较好的地区,农林业生产水平较高,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阶级分化已较明显;其他边远散居地区,仍处封建领主向地主经济转化的阶段。民国以前,境内多实行“寨老”和保甲制度,瑶寨的大事都由寨老或甲长主持实施。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保甲制度被废除,多数“寨老”制度自行消失,为民主改革中的村长、互助组长、合作社长所取代。
瑶族以种水稻、旱稻为主,兼以玉米、小米、高粱、豆类、薯类、瓜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八角、草果、砂仁、棉花、蓝靛等,其中茶叶、八角是主要的商品经济收入。水果有菠萝、香蕉、甘蔗、桃李等。瑶族地区和全国一样,都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生产,实行
“工分制”的按劳分配。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瑶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在改革中提高,正在融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林果业、养殖业、加工业蓬勃兴起,瑶族群众的收入日益增加,生活不断改善。
文化习俗
史料称瑶族有书名“《瑶簿》(瑶书《过山榜:》《阴阳牒》《祖先簿》《体命书》之合称)皆圆印篆文,其意不解,珍为秘藏”。1983年国家民委曾创造拼音瑶文,以广东乳源县瑶族语音为基础,使用26个拉丁字母,由30个声母、102个韵母和8个声调组成,其中有6个主要元音、20个辅音。1984~1987年,广南县民委在革郎、者六村先后举办瑶文班,学员共157人(女37人),推广新瑶文。
州内瑶族民间珍藏的古籍,已发现的大体可分为历史、度戒、丧葬、教育、本命书、阴阳

文山瑶族文化及宗教习俗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