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丧葬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
内容简介:
文章以黔东南侗族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地区丧葬仪式的描述和文化解释,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该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简要分析,归结出侗族丧葬习俗所蕴涵的宗教文化意义。侗族;丧葬习俗;宗教文化内涵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文章以黔东南侗族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地区丧葬仪式的描述和文化解释,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该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简要分析,归结出侗族丧葬习俗所蕴涵的宗教文化意义。侗族;丧葬习俗;宗教文化内涵丧葬习俗作为历史、民族、地域性的行为模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黔东南侗族地区的丧葬习俗,程序繁多,礼仪有简繁和轻重之分,整个丧葬礼仪不但反映出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宗教生活和民族习俗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而且反映出侗族习俗、信仰、宗教、血缘关系和经济文化状况,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此作一简要分析。
一、黔东南侗族地区及文化特质简介自然崇拜基于“万物有灵”观念,侗族人民又渐渐产生了自然崇拜思想。“正是从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中,产生了最初的原始宗教崇拜,即自然崇拜。”我们知道,“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
获得了这样的反映”。侗族大多聚居于崇山峻岭之中,土地是侗族人民赖以生存、生产、生活以至万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土地是侗族人所崇拜的对象之一。在侗族地区随处可见的“土地公”以及丧葬活动中送葬时所撒的“买路钱”和下葬时所烧的纸钱就是最好的例证。灵魂不灭观念受“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侗族先民又认为人有灵魂,并且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恒存在,自己的始祖和列祖列宗的灵魂都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一阴间。因此,丧葬仪式中的点青油灯、开路、引魂幡等一系列仪式就是为了达到避免死者的灵魂四处游荡而与祖先团聚的目的,这些都是灵魂不灭思想的体现。“既然灵魂不但不死,还可以左右活者的生活,出于敬畏心理,因此就要愉悦它、讨好它,致使整个丧葬活动都围绕着‘灵魂不死’观念而进行。”侗族人认为,对死者只要虔诚崇敬和经常地祭祀,死者就会保佑子孙幸福,于是产生了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思想侗族在丧葬仪式中还体现了浓重的祖先崇拜的观念。侗族人民崇拜的对象除了全民族共同信奉的女祖先——“萨神”外,每个家族和家庭还各自奉祀自己的先人。如侗族人家的堂屋都修有一个神龛,以祭奠祖先之用,而丧礼中屋堂神龛上祖先的牌位用纸贴上,表示死者的灵魂不与祖先神灵冲撞,这就是祖先崇拜的直接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追求的正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易·乾》则提出了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夫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侗族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难以全面把握和认识,但汉文化对侗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否
认的。侗族人认为,入土为安、叶落归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土”。“人死日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笔者认为,
侗族丧葬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