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研究.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研究.PDF第 4 卷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 Vo l . 4
2007 年 The Working Papers of 2007

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研究
——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为例

张治华1,徐建华1,韩贵锋1,2
(,上海 200062;,重庆 400045)

摘要:生态敏感因子和生态敏感区是区域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子和关键区域。本文从大气、生境(生物
生存环境)、水、土地、地质五个角度选取生态敏感因子,划分生态敏感区,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划分生
态敏感区的指标体系。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为例,划分了该区域的五种子敏感区和综合生态敏感区。
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较为模式化的生态敏感区划分方法,并探讨了城镇群等较大区域的生态敏感区划分;
在技术上,根据生态要素的空间连续性特征,充分利用 GIS 作为表达和分析手段;在实践上,对北部湾经
济区的生态问题做出了一定研究,为该区域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了生态参考。
关键词:生态敏感区、生态敏感因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
1 引言
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1-3]。生态敏感区是指对区域总
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这些实体和要素对内外干扰具有较强的恢复
功能,其保护、生长、发育等程度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4-6]。它既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可以表现为生态区(生态斑块)、生态带(生态廊道)、生态点、生态网等;也是一个系统的
概念,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态系统的结合部[3],是一个人地关系敏感的复杂生态系统。生态
敏感因子是在生态敏感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子。
生态敏感区作为一个区域中生态环境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也是区域
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地区[3]。在城镇群区域中,生态敏感区
除了具有生态作用以外,还制约着城市和城镇群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和城镇体
系结构,对城镇群体系的框架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以前的学者在不同尺度上、不同区域都做过大量的生态敏感区研究,并且根据实地情况
提出了不同的生态敏感区划分方法。欧阳志云(1999)、刘康(2002)分别在全国和甘肃生
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中提出中国的生态环境敏感因子包括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酸
雨等,并根据这些因子的分布情况做出相应分区[7-8]。李团胜等(1999)在沈阳市城市敏感
区的研究中认为生态敏感区包括河流水系、滨水地区、山丘土丘、山峰海滩、特殊或稀有植
物群落、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等[9];徐留福等(2000)则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提出了农田、
水源地、海岸带、河岸带、城镇五种主要生态敏感区类型[3]。房庆方等(1997)在珠三角城
镇群规划中提出生态敏感区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山体、水源地、大型水库、海岸带、
自然景观旅游区、以及用来阻隔城市无序蔓延、防止城市居住环境恶化的大片农田、果园、
鱼塘、山丘保护区、城市片区之间的长期性控制用地,重要交通干线两侧的控制性长期非建
设用地等[4]。达良俊等结合浦东新区生态规划,按照生态敏感区所具有的功能属性及对周边
的影响作用,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自然保护型

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464 KB
  • 时间2017-09-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