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农村血缘与姻缘博弈现象探析-第1.doc现阶段中国农村血缘与姻缘博弈现象探析|第1
... 价值理性VS工具理性——现阶段中国农村血缘与姻缘博弈现象探析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农村特别是南方农村,家族势力重新“抬头”,并且修家谱、立家庙等活动颇为盛行,这在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界引起了一股家族研究热。以杨善华、刘小京、郭于华等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学学者对家族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在家族研究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学视角,即将社会学对家族的研究定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家族”和“事件中的家族”上,让人们“从最常见的农村社会现象中去发掘和显现原本是潜在的家族意识和家族活动,进而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到家族存在的意义及其在变动的农村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中所起的作用”[1]。这就使家族研究跳出了历史文献、组织结构和风俗礼仪的拘囿,与农村工业化、现代化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可以说是社会学对家族研究的巨大贡献。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学者们在实际运用“家族”这个概念时,大都自觉不自觉地将姻缘关系归入了家族之中,认为“家族既包括血缘的父族,也包括以姻缘为主的母族和妻族”[2]。这种“泛家族”化的研究优点是简化了概念,将研究的重心集中于家族的演变、现状以及它在现代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上,避免了多面用力。但它过于强调血缘与姻缘的同质性、统一性,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研究到一定程度,我们却突然发现,两者的关系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协调,姻缘关系正在不断融入原先由血缘所统治的中国农村“差序格局”,“进入了过去只包容血缘关系的同心圆中”[3],并且正在与血缘关系为争夺这个同心圆的中心位置展开一场博弈。至于博弈的结果,尚不得而知,有的学者如杨善华认为,姻亲关系在家族关系中作用的增大已经威胁到男系家族关系的不容置疑的核心地位[4];而王铭铭通过对福建塘东村30个住户的社会互助调查却发现血缘关系在农村社会互助中仍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见下表)。不论哪一方占有优势,现在不容置疑的一点是,姻缘关系地位正在不断上升,血缘认同正在不断被弱化,典型的例证是农村生产合作中,姻亲合作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为了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更清楚地认识,本文拟从一个个案的角度对现阶段农村姻缘、血缘的博弈过程和现状进行初步探析,并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关系、继替关系、婚姻圈的变迁等角度对促使姻缘关系提升的诸多因素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思考和总结。数据: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利:闽台三村五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第142页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思路与:在研究过程中,继续坚持了社会学的家族研究传统,采用孙立平教授提出的“事件——过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界定在农村社会单个的社会成员身上,分析其在处理农村社会事件的过程中对血缘、姻缘的倚重和认同程度,从中探寻血缘、姻缘博弈的过程和现状。
2003年寒假期间,深入山东省莱芜市的一家乡镇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访问,从中获得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现介绍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个案。
│
┌──────────┐
李A(过世) 李B
│││
┌───┐┌───┐┌───┐
李C 李D 李E 李F 李H 李L
│
李G
个案背景:
(1)上图为简化的家族谱系图,本个案涉及的家族成员主要有李B、李C、李D、李E、李F和李G,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日常生活中李G和李F的关系要明显
现阶段中国农村血缘与姻缘博弈现象探析-第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