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家训恒言 】是由【雨林书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家训恒言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家训恒言》
《家训恒言》李氏家训如山岳高峻而不动,如日月贞明而普照。宽大其,足以并包;公正其心,足以制断。奉先思
孝,处下思慕,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为君之体也。释义:作为领导者,应该像顶峰峻岭相同巍然不动,像日月一
样贞明,宽厚为怀,普照四方;其表象应宽大,足以包含天下;做事公正公正,不行独断;敬奉先人,思贤齐孝;在外则恭敬谨慎,以身作则,大行德义。这是君主一定具备的素
质。李世民的背景资料: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598
—649),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位时期,唐王朝社会
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帝范》乃唐太宗李世民为其子高宗李治而作的训诫,其内
容主若是劝说太子李治未来如何当好皇帝。如诗云:志
如顶峰峻,胸怀日月才。纳言从谏著,贞观盛
世来。周氏家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
累得之困难,不敢轻易花费。释义:由节俭的生活
转为豪侈是很简单的,从豪侈的生活转入节俭就很困难。饮食穿衣,要知道来之不易,不要轻易挥霍浪费,好好珍惜。周怡背景资料:周怡(1506—1569),明朝天平(今安徽当涂)人,字顺之,号讷溪水,嘉靖进士。周怡一身正气,为官严重廉洁,嫉恶如仇,论事辄议,言之以诚,心迹坦率。
郑氏家训为家长辈,当以致诚待下,一言不行妄发,一行不
可猖狂,庶合先人以身教之意。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
昧昧而昏,更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释
义:作为家长,应以真挚之心对待家人,一句话不可以乱说,
一件事不行猖狂,凡事要吻合先人身教的传统礼仪。行事之
际,关于细节细小的事不用过于明察,也不可以把糊涂的事办
的更加糊涂不清,需要保持宽容之心,常常把一家看作自己
一人就可以了。郑涛背景资料:郑涛,字仲舒,元朝浦
江人,善于诗文,官至太常博士。其家族自宋朝建炎初年到郑涛生活时代已十代同居,以诗书礼义传家,被称为“义门郑氏”。《宋史》、《元史》的孝义传中,都记录有郑氏家训。
陈氏家训教人读书,即是我读;教人做文字,即是如我自做;教人解书,即是我自解;教人熟而记得,即是我自熟自记得。教人即是自学。这样力行,不待人有进步,我亦自有进步。
释义:教人如何读书,就是自己在读书;教人如何写文章,
就像自己在写文章;教人如何读懂书的含义,就是自我分析;教人熟练掌握并记住,就是我自己熟练掌握。教人就是自我学习。这样以身作则,不等到让他人有所进步,自己已获取
提高。陈栎背景资料:陈栎(1252—1334),字寿翁,徽之休宁人。栎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
辄成诵。五岁入小学,即涉猎经史。七岁通进士业。十五,村夫皆师之。宋亡,科举废,栎慨然奋发,隐居不出,专注
著述,有《四书发明》、《尚书集传纂疏》、《礼记集义》等著作留世。蒋氏家训收租及各项出入,俱遵我所定准斛准斗,
不得改易。交易及买卖日用等类,不得以重等入,轻等出,
及用大小秤。仓场须常自检点,不行作践五谷。释义:
收租及各项出入,都要依照我所规定的标准的斗斛,不可以随
意改变。用来交换和买卖的平时用品,不可以重入轻出和轮换
使用大秤小秤。库房要常常亲身检点,不可以糟践粮食。蒋
伊背景资料:蒋伊,字谓公,号莘田,常熟人,清康熙进士,
官至督查御史;著有《莘田诗文集》。韩氏家训木之就规矩,
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
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释义:木材之所以能
成为房屋、用具,是工匠制造而成的。人之所以能成为人,
是因为腹内有诗书。读书靠勤劳得来,不勤腹空虚。要知道
学习的能力,闲人愚人在开始时都相同。
韩愈背景资料: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
《外集》
十卷,《师说》等。吕氏家训气象好时,百事自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急徐,足以见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
定也。——吕本中《童蒙训》释义:荥阳公曾说,后
辈刚开始学习时,必定要意会并练就必需的精神气质。精神
气质好时,什么事都能独当一面。所谓气象,会经过人的言辞、面貌和举止及做事的轻重缓急之中充分地显现出来。不但君子与小人依据这个能划分,人的贵贱和寿命长短也都与
这个有关。吕本中背景资料:吕本中(1084—1145),字居
仁,寿州人,南宋时文学家,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
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
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目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钱钟书以为“他的诗一直没有摆脱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却还清醒轻松,不像一般江西派的坚涩”。张氏家训先人谓观砚以世计,墨以年计,笔以日计,动静之分也。静之义有二:一则身但是劳,一则心不轻动。凡遇全部劳累忧惶喜乐害怕之事,外则须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外间之纷扰皆
退听矣。——张英《聪训斋语》、《恒产琐言》释义:古
人看砚用“世”来计算,墨用“年”来计算,笔用“日”来计算,这是动与静的划分。静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身体不要过于劳累,一是心态不要轻易浮动。凡是碰到全部劳累、忧愁、喜乐、害怕的事,表面上要对付,内心凝然不动,像清亮的潭水,像安静的古井,以意志控制情绪,外面的纷扰都
要退到一旁。张英背景资料:张英(1637—1708),字
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名臣。康熙进士,官至文
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与其子张廷玉是历史上有名的父子宰相。据《桐城县志》记录,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吵,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吵线上让步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
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所以而成。在安徽安
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就是张英家庭。张英的儿子是赫赫出名的
张廷玉,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中都有他的身影。张廷玉(1672—1755)为康熙时进
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两千年封建政界之罕
见。他有这样的政界作为,应该说是他受益于父辈、祖辈淡
泊致远、克已廉洁的家风。严氏家训吾于文字颇知荼蔗,常常自轻己作,成辄弃去,又以居今之日,时异往古,有志之士,须以济世立业为务,不宜溺于文字,玩物丧志;又薄身后之名,所以存稿寥寥,改日不足灾梨枣也。——严复诫
三子严琥释义:我经过文字,颇知甘苦之意,常常轻
视自己的所作,总是前功尽弃。而当今之日,时代已不一样于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有理想的人,应以济助世人和
立功立业为己任。不该该沉浸于写文作诗,消磨志气,不然
不仅一事无成,并且死后给后代留下不好的名誉,所以没有
留下多少存稿,还不够哪天收获梨枣时所需的功夫。
复背景资料:严复(1854—1921),汉族,福建侯官人,清
严
末财富阶级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司。甲午战争后,主张维新变法。译著
《天演论》留世。王氏家训夫言行可复,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
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释义:说话做事经得
起核查核对,是诚信的最高境地;把美好的名誉让给他人,自己情愿背上恶名,是道德的最高境地;经过自己扬名而显耀父亲母亲,是耀祖光宗的最高境地;兄弟之间友好友善,家族兴盛发达,是友善的最高境地;而关于财物则勿贪婪,而要
相互礼让。王祥背景资料:王祥(185—269),字休征,
晋代临沂人。汉末值世乱,王祥扶母携弟,避地庐江(今安
徽舒城),隐居30余年。后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任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西晋代魏,
官至太保。为人至孝,后辈以其卧冰求鲤孝敬后母朱氏而列为二十四孝之一。金氏家训善则降祥,恶则致殃。天地祖宗,恩泽难量。敬孝诚笃,祀祭馨香。心存九思,行敦五常。先圣先贤,效法维详。雍和九族,扶掖匡襄。信以践言,勿诳勿猖。慈惠卑下,拯济穷凉。有德必酬,有怨必忘。帛财
取义,俭乃悠久。勤身息虑,筋壮体良。后天培育,精气汪
洋。弗听邪说,杂乱纪纲。遵莫怠逸,寿福无疆。——《金
氏家训》
释义:平时行善,上天会恩赐吉祥;平时做
坏事,则会招惹祸端。天地祖宗的大恩大德,难以胸怀。孝
敬父亲母亲,诚实笃信,祭祀先人,馨德延长。心中长存君子九
思,行为实合五常。对先知先贤们要效仿和学习,使做事更
周密周详。使家族以内友好友好,相互帮助提携,以守信实
践承诺,不要傲慢。对下人要慈善仁衷,营救帮助穷人。别
人对自己有恩一定酬谢,对他人的怨恨必定要忘掉。帛财取
义、节俭生活,方得长远。勤恳莫多愁虑,心宽体健筋强。
后天着意培育,精气必定汪洋。莫信邪端异说,不行扰纪乱
纲。遵守承诺,不要怠慢轻浮。这样才能福寿无疆。
金
子升背景资料:金子升,清朝浙江会稽人,后乔迁天津。
章氏家训夫学贵特地,识须坚定,皆是卓然自立,不行稍有
游移者也。至功力所施,须与精神意趣相为浃洽,所谓乐则
生,不乐则不生也。——章学诚家书
释义:学习在于
专,看法一定坚定,这些明显都须先自立,不可以有丝毫的动
摇。平时下功夫和着力所在,一定与自己的精神意趣相友好,
精神快乐了就能学习,不快乐就学习不了。
章学诚背景
资料:章学诚(
1738—1801),清朝史学家、文学家。字实
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
(1778)进士,官国子
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
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
皆有特点。所著《文史通义》共
9卷(内篇6卷,外篇
3卷),
是清中叶有名的学术理论著作。
苏氏家训临大事,断大义
之时,正道以当之。——苏瑰《中枢龟镜》
释义:
在面对决策重要事件也许决断重要的道道德为时,要用正道
来对待。
苏瑰背景资料:苏瑰,字昌容,唐京兆武功(今
陕西)人,唐中宗时名相,以为其子有宰相之才,故书此以
宰相的标准训子,后其子果在开元年间登相位,史称苏氏一
门代传清忠。
范氏家训千古圣贤,不可以免
存亡,不可以管后事,一身从无中来,却又归无中去。谁是亲
疏?谁是主寄?既无何如,即放心逍遥,任委来往。这样断
了,即心渐顺,五脏亦和,药方有效,食方有味也。——范
仲淹与中舍书
释义:千古圣贤都不可以免一死,也管
不了死后的事,从虚无中来,又回归到虚无中去。谁跟我亲
和我近?谁能让我有所寄望?既然力所不及,那就放心地归
去,放心逍遥。若能这样果断,心就能宁静祥和,五脏六腑
顺畅流通,吃药有效,吃饭也有味了。(此信是范仲淹写给重
病缠身的三兄中舍,安慰他放下思想包袱,放心养病。
)
范仲淹背景资料: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官廉洁,关怀民生疾苦。任陕西经略副使时,改革军制,抵挡西夏,镇守地防,被誉为“胸中有百万雄兵”。后官至枢密副使、
家训恒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