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
鲁肃是东汉末年的战略家、外交家。诞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他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跟大家共享的鲁肃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鲁肃人物简介
鲁肃(172年~220xx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永康)人。东汉建宁五年(172年)诞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舒人周瑜为居巢(今巢湖)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3000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今,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197年),鲁肃率领部属百余人随周瑜到江南投奔孙权。孙权甚喜,请教天下大计。鲁肃说:汉室不行复兴,曹操不行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建安十三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惧曹军势力,是降是和,大家看法纷纷,莫衷一是;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鲁肃私下劝孙权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倒戈曹操,仍可谋得一官半职,你若倒戈可就没有安家之地了。孙权醒悟,决心抗曹。接着鲁肃与周瑜又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今,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接受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4000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依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须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又被授为横江将军。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年仅46岁。
鲁肃人物生平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苛捐杂税,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夫大量逃亡,成为流民。在这民不聊生的状况下,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东汉王朝在镇压农夫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护。
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探望,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坚决果断,马上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别出心裁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犹如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颠扑不破的挚友关系。
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但鲁肃发觉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灵敏强悍的青年在后。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当明白大势。方今日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气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当到达居巢。
不久,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
刘子扬是鲁肃的好友,写信给他,信中说:方今日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行失,足下速之(《三国志·鲁肃传》)。
鲁肃同意了刘子扬的看法,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郑宝。正好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把刘子扬的建议和自己的准备都对他说了。时孙策已经去世,孙权仍住在吴郡。周瑜劝鲁肃留下来,他说: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子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三国志·鲁肃传》)。
鲁肃从其言。周瑜立刻向孙权举荐鲁肃,说他有才能,可为辅佐之臣。并且建议孙权应当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孙权马上约见鲁肃,与其交谈,特别兴奋。等在场来宾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静静领了回来,合榻对饮。孙权对鲁肃说: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答: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行复兴,曹操不行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孙权又说: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三国志·鲁肃传》)。
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虚心,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行重用。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特别器重。他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
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
建安十三年(220xx年),孙权命甘宁西攻江夏,斩太守黄祖,然后打算夺取荆州。
曹操本无暇南顾,如今见孙权攻取江夏,生怕其攻取荆州,养成羽翼。于是在七月份起先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
同年八月,刘表病死。鲁肃向孙权进言: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三国志·鲁肃传》)。说完,鲁肃提出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了解状况。孙权批准了他的恳求。
鲁肃刚到夏口,闻曹操已向荆州进兵。鲁肃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打算南撤渡江。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境内),鲁肃与刘备相遇。鲁肃说明白孙权派自己来的使命,然后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问刘备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说吴巨是个没有作为的庸人,劝刘备不要去依靠他。接着,具体述说孙权的状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确定并力抗曹。刘备率部进驻夏口(今湖北汉口),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
孙权得知曹操打算渡江东侵,召集众位将领协商,将领们都劝孙权降曹。唯鲁肃不发一言。
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跟到屋檐之下。孙权知他要单独表述看法,就拉着他的手说:卿欲何言?鲁肃回答说:鲁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行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孙权听完,叹息道: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三国志·鲁肃传》)。
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他召回。周瑜归来,更坚决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运谋划策。最终在赤壁大败曹兵。
大战结束,鲁肃先行归来。孙权聚集众将,大张旗鼓地迎接他。鲁肃进殿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示敬,并对他说: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鲁肃趋前几步,摇头说: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鲁肃就座后,才缓缓举鞭说: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三国志·鲁肃传》)。孙权听后,开怀大笑。此后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
赤壁战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恳求借荆州。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鲁肃说:您(孙权)当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假如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挚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见。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
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举荐鲁肃代替自己。信中说:当今日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疆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三国志·鲁肃传》)。孙权接受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全部。鲁肃起先时驻守江陵,后移兵下驻陆口。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220xx年),随孙权攻破皖城,改任横江将军。
在此之前,益州牧刘璋法度纲纪颓败废弛,周瑜、甘宁等人曾劝孙权借机攻取蜀地。孙权就此事征询刘备的看法,刘备心中有自己的准备,假意对孙权说: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三国志·鲁肃传》)。孙权答应了刘备的恳求。然而,后来刘备却向西进军,图谋吞并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孙权明白刘备的意图后,勃然大怒,骂道:猾虏乃敢挟诈(《三国志·鲁肃传》)!对刘备深为不满。
时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织,多次发生摩擦。鲁肃顾全大局,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
刘备平定益州,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愿。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鲁肃做出确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鲁肃毫无畏惧,他说:事到今日,应当把话说清。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关羽又能怎么样呢?毅然赴会。
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说: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对那人说道: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三国志·鲁肃传》)!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去。
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