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工作
教学目的:
、特点、内容。
。
教学重点:
理解并把握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把握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教学时数:
3时数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课外教育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校外教育工作是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与教育工作。
课外教育工作与校外教育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二)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
课外校外教育是学生自己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教育活动。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爱好、特长,因为符合学生的特点,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课外校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这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
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没有自愿性,也就不能体现其优越性。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发明、发现的总与,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与。每年世界各地的新发现与新发明,都有三四百万项之多。由于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内容可以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只要符合教育要求,又有条件开展活动,均可增设新的学科与项目,或在原有的学科与项目中加进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当代科学的新动态、新发现与新记录。从而使学生从小就有机会接触人类最新创造的知识与技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课外校外教育一般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启发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如学生自己读书,汲取信息,找资料,做实验,搞活动,遇到困难问题,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分析。因此,课外校外教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处于指导、辅助的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的机会。
课外活动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适应内容的需要,有助于达到活动的目的。参加某一活动的人数可多可少;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活动者可动可静;活动场地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总之,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与设备等具体条件,灵活确定。
(三)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思考:有人说:“现在提出减负,所以课外校外教育也应减少、甚至删除。”这句话对么?为什么?
二、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
(一)社会政治活动
社会政治活动要结合国内外大事、民族传统节日与纪念日、古今中外名人事迹、新时期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进行培养广大少年儿童
爱祖国、爱人民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意志性格。
例如:江汉石油管理局教育处结合学生与社区实际,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假日上门服务5000多次,参加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校与学生与四川、西藏、南京、黑龙江等省(市)与巴东县及油田周边地区农村、油田内部的少年儿童建立了“手拉手”互助关系,先后有6000多人参加,结成“手拉手”对子3200多对,联谊学校20所,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少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以北京取得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与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活动背景,以东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精神为指导,以采访、慰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了“东城,我为你骄傲!”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以青少年的视角,通过活动再现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加强全区青少年思想教育。
(二)科学技术活动
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要把易于为少年儿童所接受的我国与世界的新科学技术与创造发明的信息传播给少年儿童,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组织他们动手动脑,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饲养、小种植、小采集、撰写小论文等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三)职业技术学习活动
职业技术学习活动是目前课外校外教育的新兴领域。学生通过职业学习,了解各行各业情况,一来增加见识、开拓眼界;二来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是对自己的职业定向起引导作用。
例如:北京市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行文明路”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整合该区交通系统、各中小学及家庭与社会等多方资源,以“我与交警同上岗”、“交通安全知识及小品比赛”、“交警指挥韵律操比赛”
第9章课外课外教育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