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当代,是对人类发展历史时间段的一个定性界定。从全球来看,当代应该是指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后。其当代大体界定时间应该是20世纪40-50年代以后的时期。
近代从1840到1919
现代从1919到1949
当代从1949年至今
名词解释
当代:
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特点: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名词解释
价值观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一篇迟到的死亡“预告”
大四女生患抑郁症宿舍上吊自杀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政治倾向
民族观念、集体观念
理想追求
职业观
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
思想政治倾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是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跨世纪青年,他们多数认为“新世纪的中国更加强大”,“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他们在政治上做“平常人”,拥有“平常心”,务实性参与。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过分迷信,具有不健康的心态。
政治倾向
当代大学生在主体上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祖国强大,人民生活安定,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显示出媚外心态,多数大学生集体观念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但也有少数人对集体持中性态度甚至对立态度。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与社会公德意识不容乐观,知与行相分离,道德追求不强烈,道德修养不完善。
民族观念、集体观念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将理想目标进行世俗化理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意义,伟大理想等概念只是变得“隐性”了。
理想追求
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特别是就业的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开始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面向新世纪,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学习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不具有真才实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当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增强,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
职业观
http://v./v_show/
一项对上海重点学校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发现:73%的大学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新三到”(到国外去,到沿海去,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
当代大学生以个人需要为中心,以实用有效为价值目标的自我设计方向和功利主义倾向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