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掺假检测
中国科学院分析中心(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李工--136--0304-4558
蜂蜜作为临床常用滋补药品和制剂辅料而广泛用于医疗保健和药品部门的生产中。由于来源不足。使用广泛,其价值呈逐年上升之势,故常有掺假的伪劣蜂蜜出售。
由于造假工艺不断改进,使来源于工业作坊的假蜂蜜在表观物理性质上于纯正蜂蜜并无二致,可以以假乱真,所以我中心根据蜂蜜转化糖产品的原料性质的不同进行化学分析来鉴别产品的真假。主要实验方法:
人为将蔗糖熬成浆状掺入蜂蜜中出售是最常见的掺假现象,其特点是色泽鲜艳明亮,多为浅黄色,味淡,回味短,有一种糖浆味。
硝酸银快速检验法:
取蜜样2份(各1g)分别置于二支试管中,各加水4mL、混匀。其中A试管加2%AgNO3溶液2滴,B试管加1% AgNO3溶液2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断:A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1%以上;B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4%以上。
蔗糖在稀酸作用下可转化为含葡萄糖和果糖的糖浆,俗称转化糖浆或果葡糖浆。掺有人工转化糖浆的蜂蜜稀薄、粘度小,波美度大,可通过检
测CL-的存在予以判别。
试验方法:取1g蜜样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均后,加1-2滴5% AgNO3指示剂,如呈白浊状,疑掺有人工转化糖(与正常蜂蜜对照)。
试验方法:取蜂蜜2mL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匀,然后缓缓滴加95%乙醇数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别:若出现白色絮状物疑为掺加饴糖,若成浑浊状则说明正常(与正常蜂蜜对照)。
蜂蜜中如掺加有米汤、糊精及淀粉类物质,外观浑浊不透明,蜜味淡薄,用水稀释后溶液浑浊不清。试验方法:取蜂蜜2g于试管中。加水10mL。加热至沸后冷却,,观察颜色变化。同时做正常蜂蜜对比试验。
判别:如有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出现,疑为掺有淀粉类物质。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一种增稠剂,掺加入蜂蜜后,蜂蜜颜色变深,粘稠度变大。
试验方法:取蜂蜜10g于另一烧杯中,加入95%酒精20mL。充分搅拌均匀,即有白色絮状物析出,取白色絮状物2g于另一烧杯中,加热水100mL,搅拌均匀,冷却后备用。
取上述备检液30mL于锥形瓶中,加盐酸3mL,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另取上述备液50mL于另一锥形瓶中,加1%CuSO4溶液100mL,观察有无淡蓝色绒毛状沉淀产生。判别:若上述两项试验均呈阳性,则被检蜂蜜疑掺有羧甲基纤维素钠。
相关的检测标准:
GB/T -2003蜂蜜电导率测定方法
GB/T -2003蜂蜜中淀粉酶值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2002 蜂蜜中高果糖淀粉糖浆测定方法薄层色谱法
GB/T -2003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酶联免疫法
GB/T -2003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的
蜂蜜掺假检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