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上课》有感
纳雍县第一小学李琴
对于在一线工作的我们来说,假期,没有工作压力,日子是是清闲的。在这清闲的日子里,我也“闲里偷忙”一阵,完成“杨兴文名师工作室”布置的作业,居然,我把《有效上课》系列丛书翻了一遍,其中的教育理念和精彩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
在看课的时候,我们都注意到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高不高。我想,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时代的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学习方式——“接受”还是“发现”?
教学中我们会走入误区,有时格外的强调和倡导自主探究学得在一次数学研究课上,朱老师上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有理,甚至到下一环节了有个别孩子还举手说上一环节的事,课是拓展了,却没收回来,整堂课有几个孩子的声音很响亮,在探究上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却收效甚微。我在上《认识几分之一》时,
把六个桃看作一个整体,用什么图示表示时,让学生研究了一翻,有老师指出:这是数学上规定的,用集合图来表示,没有探讨的必要。翻阅《有效上课—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我找到了答案:教学,不能一味的“发现”,也不能一味的“接受”。什么时候、什么内容适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将探究和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研究,有赖于对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正确地认识。
还有,要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话,要尽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我们要寻找中间地带。在学生的实际数学中,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需要的,他们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发现学习有俩个主要功能:一是“愉快”,既能使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产生“兴奋感”,二是“迁移”能力得到提高。但根据研究,探究发现学习有利于基础好、智力好的学生进行教学,而不利于基础差、智力差的学生进行教学,他会是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因此在教学中是让学生去“接受”还是“发现”,必须考虑教学目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好地把接受式与发现式结合起来。
差生转化——行动策略
“差生”是指缺乏学习愿景,不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差生”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遗传基因、生活环境以及家长素质、教师水平都是有明显差异的,转化差生,要有一定的行动策略。
真诚的爱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最强调“爱”的教育,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孩子。”教师只有把真
李琴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