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5金色的鱼钩.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5金色的鱼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自读自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体会,从人物的语
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制作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诵读毛泽东写的《长征》。长征时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一个个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出示课题的课件:金色的鱼钩。
2简介背景: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到巨大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经过十一个省,越过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一路上击溃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金色的鱼钩》写的就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越过松潘草原的真实故事。松潘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区北部,在西倾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纵横300余千米。沼泽地,上面看上去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泥塘,行人一不小心,陷下去就再也爬不上来。而且草地的天气变化莫测,忽风忽雨,忽霜忽雪,或者是一场冰雹。这篇课文中炊事班老班长就是在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接受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照顾三个重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二、自读自悟,理清线索
1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每一个部分的小标题。
3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初读结果。
4出示课件:汇报小组意见。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了解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小组内交流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段落,并说说理由。
教师:同学们都被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品读重点句,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1)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脸上布满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两鬓都斑白了”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老班长神情描写。
①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②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③老班长的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

15金色的鱼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135 KB
  • 时间2017-09-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