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致远
学这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
概括这首曲的情感内容,理解句末点明题旨的作用;
把握这首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具体分析作品是怎样以一个个景物画面来传达羁旅之情的;
说明曲中第一、三句与第二句之间的感情色调的对比关系;
认知曲子前三句属于对仗中的“鼎足对”;
背诵这首曲。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世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剧作代表作是《汉宫秋》,有散曲现存120 多首,辑为《东篱乐府》。
文体知识
元代散曲是继宋词以后新产生的一种抒情诗体。它在形式上的特点主要是可用衬字;增损字句较诗词活泼;不分片,押韵也较诗词自由,阴、阳、上、去四声可通押(曲没有入声韵),表现手法上多用铺陈、排比,少用比兴。
  散曲有小令与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同民一官调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这是一首小令名篇,旧时被赞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阅读分析1
这支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用极为精炼的文字,描绘了萧瑟悲凉的秋郊暮色,表现了天涯游子思乡,倦于飘泊的情绪,透露出具有特定时代气息的怅惆情调。

——
深秋时节,万物萧条,青藤枯老,黄叶凋零,几只归鸦在老树上瑟缩着,荒凉、冷落、衰颓。一片萧飒的秋景,造成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衬出这个旅人内心的悲哀。
2.“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风是幽静,而人家安居其间,这幅清然秀丽的田园小景,与游子此时孤独、苦闷的心情都显得格格不入,反而牵起无限乡愁,以“乐景写哀”,通过创造与作品人物心境不协调的气氛,从对立的角度反衬人物愁苦心情。
阅读分析2
—— 
既写景,也写人。一个“瘦”字写出了旅途的辛苦和艰难。这句不但写出景色的萧条、感情的凄楚,也同时暗示了这个旅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为什么在这黄昏的秋郊还在奔走的原因。这一句是曲恋人的重心所在。
4.“夕阳西下”——
写时间愈来愈晚了,凄凉的气氛显得更加浓重。强化了全曲苍凉的扭氛围。同时完成了向末句直接抒情的过渡。
5.“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旅人的感情,悲秋的缘故。道尽了天涯游子绞心撕肺、肝肠寸断的愁苦彷徨之情,把“愁思”的主题推向高潮,为全篇的点睛之笔。
重难点问题1
一、概括这首曲的情感内容,理解末句点明题旨的作用。
 这首散曲通过描写郊野日暮的秋景,表达游子思乡、寂寞愁苦的情思。
末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这句话使开头各种景物有机联系在一起,各种情绪集中体现在这句话中,起到点明题旨的作用。
二、把握这首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具体分析作品是怎样以一个个景物画面来传达羁旅之情的。    
这首曲最大特色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借秋天苍凉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送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
重难点问题2
三、说明曲中第一、三两句与第二句之间感情色调的对比关系。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两句写荒凉苍茫景象,与“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温馨气氛,在感情色调上构成鲜明对比,两方面都牵动了游子之心,在艺术表现上可谓相反而又相成。
四、认知曲子前三句属于对仗中的“鼎足对”。 鼎足对是元代散曲中三句相对的形式。本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是鼎足对。
重难点问题3
艺术特色1
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作者借苍凉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送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
 
 二、景物并置的手法写景。
      小令的前三句,每句并置三个景物,其间不用虚词连接、组成画面,表现出秋郊黄昏的景色。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语言上工整凝炼。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7-09-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