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医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3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吴鞠通医案 】是由【Bonnaco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吴鞠通医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吴鞠通医案

医案之作,于明人。《四库全书》医家类着录薛己、陈桷两家医案,世鲜传本。惟明?江《名医类案》、国朝魏之《续名医类案》,干隆间长塘鲍氏刊行之,同治间有重刻本。江氏征引古今方论,附以评语,颇多辨证;魏氏采摭尤繁富,而不能免芜杂之累。若喻嘉言《寓意草》,自述其所治验,而不以医案名;叶天士《临证指南》,盛行吴越间,市医浅学,奉若科律,然中多门弟子伪托,不皆出于天士。故纯驳互见,胶柱鼓瑟,贻误后来,识者病焉。淮阴吴鞠通氏,以医名大江南北,所着《温病条辨》,上为吴又可之诤臣,下导王孟英之先路,亦既家有其书矣。金君月笙覃精灵兰之秘,博观医家书,得鞠通氏医案手稿,分类编次,厘为五卷。金君谨斋为排印行之,而督余序其端。余于医学无所得,顾少而善病,颇事涉猎,因受而卒业为。窃叹是书也,可以为医门之阶梯矣。其辨微也,分肌擘理,若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其纠缪也,若老吏谳狱,虽情伪万变,执吾法以绳之,而无所于挠。至若疗章氏颠狂之疾,而先激其羞恶之良心,几几于穷理尽性之学。治陈某肿胀之疾,与陈颂帚论药,齐轻重以决其效不效,折座客之气,而卒以服颂帚之心。于戏,可不谓神矣乎。昔杭先生大宗序《名医类案》,括以三言︰曰审脉,曰辨药,曰慎思,其论绝伟。余于是书,则但取鞠通氏之自道,曰"认证无差"一言尽之矣。认证无差,非多读古书,善察时变者不能。今世言医者十九下工耳。不读古书,不察时变,苟焉以医为市,其戕贼于芒昧中者,不知其凡几矣。夫守一家之言,讵遂足为高手医。然得是书而深究其处方用意之所在,触类以充其识,隅反以神其悟,由是上通五运六气、三部九候之旨,不愆于汤齐先后缓急之序,毋以学医人费蒙世询病,驯至于诊潜消,民无夭札,则金君传布是书之举,不诚为仁人之用心矣乎﹗
岁在柔兆执徐涂月吴庆坻序
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吴鞠通医案卷一
风温
初六日风温,脉浮数,邪在上焦。胸痞微痛,秽浊上干清阳。医者误认为痰饮阴邪之干清阳,而用薤白汤。又有误认伤寒少阳经之胁痛,而以小柴胡治之者。逆理已甚,无怪乎谵语烦躁,而胸痞仍不解也。议辛凉治温以退热,芳香逐秽独以止痛。
连翘(三钱)知母(钱半)藿香梗(二钱)银花(三钱)苦桔梗(二钱)牛蒡子(二钱)人中黄(一钱)薄荷(八分)石膏(五钱)广郁金(钱半)
牛黄清心丸一丸,日三服。
初七日风温误汗,昨用芳香逐秽,虽见小效,究未能解。今日脉沉数,乃上行极而下也,渴甚。议气血两燔之玉女煎法,合银翘散加黄连。夜间如有谵语,仍服牛黄丸。
生石膏(八钱)连翘(四钱)知母(四钱)生甘草(二钱)丹皮(五钱)真川连(钱半)银花(六钱)细生地(六钱)连心麦冬(六钱)煮取三碗,分三次服。
初八日大势已解,余焰尚存,今日脉浮,邪气还表。
连翘(二钱)麦冬(五钱)银花(六钱)白芍(钱半)丹皮(二钱)炒知母(一钱)黄芩炭(八分)细生地(三钱)生甘草(一钱)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九日脉沉数有力,邪气入里,舌老黄微黑,可下之。然非正阳明实证大满、大痞可比,用增液足矣。
元参(两半)麦冬(一两)细生地(一两)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完。如大便不快,再作服,快利停服。
初十日昨服增液,黑粪已下。舌中黑边黄,口渴,面赤,脉浮,下行极而上也。自觉饥甚,阳明热也。仍用玉女煎加知母,善攻病者,随其所在而逐之。
生石膏(八钱)细生地(五钱)生甘草(三钱)生知母(六钱)麦冬(六钱)白粳米(一撮)
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断不可食粥,食粥则患不可言。
十一日邪少虚多,用复脉法,二甲复脉汤。
姚三十二岁三月初二日风温误认伤寒发表,致令神呆谵语,阳有汗,阴无汗,大便稀水不爽,现下脉浮,下行极而上也。先渴今不渴者,邪归血分也。
连翘(二钱)银花(三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丹皮(二钱)犀角(二钱)桑叶(一钱)甘草(一钱)麦冬(三钱)
牛黄清心丸,三次服六丸。
初三日昨用清膻中法,今日神识稍清,但小便短,脉无阴,大便稀水。议甘苦合化阴气法,其牛黄丸仍服。
大生地(五钱)真川连(一钱)生牡蛎(一两)黄芩(二钱)丹皮(五钱)犀角(三钱)麦冬(五钱)人中黄(一钱)
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明早再一帖。
初四日即于前方内去犀角,加︰
生鳖甲(一两)白芍(一两)
初五日大热已减,余焰尚存,小便仍不快,用甘苦合化阴气法。
细生地(八钱)炒黄柏(二钱)丹皮(四钱)炒知母(二钱)连心麦冬(六钱)生甘草(二钱)生白芍(四钱)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黄芩(二钱)
今晚一帖,明日二帖。
初七日温病已解,邪少虚多,用复脉法。
真大生地(六钱)炒白芍(六钱)连心麦冬(六钱)炙甘草(二钱)麻仁(三钱)生牡蛎(六钱)知母(二钱)黄柏(二钱)生阿胶(三钱)
三帖三日。
十一日热淫所遏,其阴必伤,议于前方内去黄柏、知母,加鳖甲、沙参,以杜病后起燥之路。即于前方内去知母、黄柏、加︰
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生鳖甲(六钱)沙参(三钱)汤甲子年四月十三日风温自汗。
连翘(三钱)银花(二钱)甘草(一钱)苦桔梗(二钱)杏仁(二钱)牛蒡子(三钱)薄荷(八分)豆豉(二钱)芦根(三把)
今晚二帖,明早一帖,午前服完。
十四日即于前方内加︰连心麦冬(三钱)细生地(三钱)
王十岁风温发疹,初起肢厥,脉不甚数,势非浅鲜。
连翘(五钱)薄荷(三钱)甘草(二钱)牛蒡子(五钱)桑叶(三钱)荆芥穗(三钱)藿梗(四钱)郁金(三钱)桔梗(五钱)元参(五钱)芦根汤煎
共为细末,六钱一包,一时许服一包,明日再服。
李六十岁三焦浊气不宣,自觉格拒,用通利三焦法,仍以上焦为主。
藿梗(三钱)广皮炭(二钱)郁金(二钱)桔梗(三钱)黄芩炭(钱半)杏仁(三钱)连翘(钱半)服三帖病痊。
陈氏七十岁风温,咳嗽粘痰,脉弦数,曾吐血丝、血沫,此风温而误以治风寒之辛温法治之也。当用辛凉甘润。
桑叶(二钱)生甘草(一钱)白扁豆皮(三钱)沙参(三钱)杏仁(二钱)桔梗(二钱)茶菊(二钱)麦冬(二钱)梨皮(五钱)
以上三人,温病日久不解,六脉全无,目闭不言,四肢不动,宛如死去。有一日一夜者,有二日者,有三日者,有手足不温,亦不甚凉者,有凉如冰者,有微温者,诚如吴又可所云体厥脉厥之证。佥用紫雪丹续续灌醒,继以复脉汤收功。
赵二十六岁乙酉年四月初四日六脉浮弦而数,弦则为风,浮为在表,数则为热,证现喉痛。卯酉终气,本有温病之明文。虽头痛身痛恶寒甚,不得误用辛温,宜辛凉芳香清上。盖上焦主表,表即上焦也。
桔梗(五钱)豆豉(三钱)银花(三钱)人中黄(二钱)牛蒡子(四钱)连翘(三钱)荆芥穗(五钱)郁金(二钱)芦根(五钱)薄荷(五钱)煮三饭碗,先服一碗,即饮百沸汤一碗,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后,第二、三碗不必饮汤。服一帖而表解,又服一帖而身热尽退。
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初六日身热虽退,喉痛未止,与代赈普济散。日三四服,三日后痊愈。
赵四十二岁丙戌年正月初九日脉浮,风温,咽痛,项强,颈微肿,舌伸不长,宜开提肺气为主。
桔梗(三钱)连翘(三钱)僵蚕(三钱)人中黄(二钱)银花(三钱)牛蒡子(二钱)荆芥(三钱)薄荷(二钱)
张六十七岁甲申年正月十六日本有肝郁,又受不正之时令浊气,故舌黑苔,口苦,胸痛,头痛,脉不甚数,不渴者年老体虚,不能及时传化邪气也。法宜辛凉芳香。
连翘(三钱)桔梗(三钱)豆豉(三钱)荆芥(二钱)薄荷(钱半)生甘草(一钱)郁金(二钱)元参(三钱)银花(三钱)藿梗(三钱)
共为粗末,芦根汤煎。
十七日老年肝郁挟温,昨用辛凉芳香,今日舌苔少化,身有微汗,右脉始大,邪气甫出,但六脉沉取极弱,下虚阴不足也,议辛凉药中加护阴法。
桔梗(三钱)麦冬(三钱)元参(五钱)甘草(钱半)豆豉(二钱)细生地(三钱)连翘(二钱)银花(三钱)芦根(三钱)
今日一帖,明日一帖,每帖煮二杯。
十八日老年阴亏,邪退十分之七,即与填阴,耳聋脉芤,可知其阴之所存无几,与复脉法。
炙草(三钱)白芍(六钱)阿胶(三钱)麦冬(八钱)麻仁(三钱)大生地(八钱)
十九日较昨日热退大半,但脉仍大,即于前方内加鳖甲六钱,以搜余邪。
二十日脉静便溏,再于前方内加牡蛎八钱收阴,甘草三钱守中。
风温者,震方司令而化温也。温邪化热,先伤乎肺,继而变证甚繁,总之手三阴见症为多,治法宜辛凉,不宜辛温,宜甘润,不宜苦降。盖辛温烁肺,苦降伤胃。今观先生之治,则有辛凉解肌,甘寒退热,芳香利窍,甘苦化阴,时时轻扬,存阴退热诸法,种种有条,方全法备,则先生不亦神圣工巧之手乎。(舒配瑭)
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温疫
章七十岁温热发斑,咽痛。
生石膏(一两)人中黄(二钱)苦桔梗(六钱)知母(四钱)射干(三钱)芥穗(二钱)元钱)苇根、白茅根煎汤,煮成四碗,日三服,夜一服。
温斑三日,犹然骨痛,胸痛,咽痛,肢厥,未张之秽热尚多,清窍皆见火疮,目不欲开,脉弦数而不洪,口干燥而不渴。邪毒深居血分,虽有药可治,恐高年有限之阴精,不足当此燎原之势,又恐不能担延十数日之久,刻下趁其尚在上焦,频频进药,速速清阳。再以芳香透络逐秽,俾邪不入中下焦,可以望愈。
约二时间服紫雪丹二分,宣泄血络之秽毒。
连翘(一钱)银花(一钱)犀角(五分)薄荷(三分)牛蒡子(一钱,炒研)丹皮(五分)人中黄(三分)桔梗(一钱)白茅根(五分)元参(一钱)郁金(四分)藿香梗(五分)炒黄芩(三分)芥穗(三分)马勃(三分)苇根(五分)射干(五分)
周十二时八帖。
照前方加金汁五匙,仍周十二时服八帖。
照前方加犀角三分,黄连三分,炒枯,仍周十二时八帖。
邪有渐化之机,但心火炽盛,阴精枯而被烁,当两济之。
犀角(一两,先煎)银花(六钱)生白芍(六钱)细生地(八钱)连翘(六钱)麦冬(一两,连心)黄连(四钱,先煎)丹皮(一两)生甘草(四钱)白茅根(五钱)鲜荷叶(四钱)煮成四碗,分四次服。
仍用前药一帖,先煮半帖,约八分二杯,除先服昨日余药一碗外,晚间服此二碗,余药明早煮成,缓缓服之。
如前日法,邪去八九,收阴中兼清肺胃血分之热而护津液。
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生白芍(六钱)大生地(一两)沙参(三钱)炙草(三钱)柏子霜(三钱)火麻仁(三钱)麦冬(八钱)白茅根(五钱)
八分三杯,三次服。
里热甚,胸闷骨痛,必须补阴而不宜呆腻。
生白芍(四钱)沙苑子(二钱)细生地(五钱)沙参(三钱)麦冬(五钱)柏子霜(三钱)冰糖(二钱)广皮炭(钱半)
王三十八岁五月初十日温热系手太阴病,何得妄用足六经表药九帖之多。即以《伤寒论》自开辟以来,亦未有如是之发表者。且柴胡为少阳提线,经谓少阳为枢,最能开转三阳者。今数数用之,升提太过,不至于上厥下竭不止。汗为心液,屡发不已,既伤心用之阳,又伤心体之阴,其势必神明内乱,不至于谵语颠狂不止也。今且救药逆,治病亦在其中。温病大例四损重逆难治。何谓四损?一曰老年真阳已衰,下虚阴竭;一曰婴儿稚阴稚阳未充;一曰产妇大行血后,血舍空虚,邪易乘虚而入;一曰病久阴阳两伤。何谓重逆?《玉函经》谓︰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今犯逆药至九帖之多,岂止重逆哉﹗
连翘(三钱)银花(三钱)薄荷(八分)麦冬(八钱)丹皮(五钱)桑叶(三钱)元参(五钱)细生地(五钱)羚羊角(三钱)
辛凉芳香甘寒法,辛凉解肌分发越太过之阳,甘寒定骚扰复丧失之阴,芳香护膻中,定神明之内乱。
十一日过服辛温,汗出不止,神明内乱,谵语多笑,心气受伤,邪气乘之,法当治以芳香。
紫雪丹(五钱)每服一钱。其汤药仍服前方,日二帖。
十二日《灵枢》温热论曰︰狂言失志者死。况加以肢厥,冷过肘膝,脉厥六部全无,皆大用表药,误伤心阳,致厥阴包络受伤之深如是。现下危急之秋,只有香开内窍,使锢蔽之邪,一齐涌出方妙。且喜舌苔之板者已化,微有渴意,若得大渴,邪气还表,脉出身热,方是转机。即于前方内加犀角三钱,如谵语甚,约二时辰,再服紫雪丹一钱。
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十三日肢厥脉厥俱有渐回之象,仍服前方二帖。晚间再服紫雪丹一钱,牛黄丸一粒。明早有谵语,仍服紫雪丹一钱,不然不必服。
十四日厥虽回而哕,目白睛,面色犹赤。
连翘(二钱)元参(五钱)丹皮(三钱)银花(二钱)麦冬(五钱)犀角(一钱)细生地(五钱)石膏(三钱)羚羊角(三钱)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五日即于前方内加︰柿蒂(六钱)黄芩(二钱)郁金(三钱)日二帖。
十六日诸症悉减,但舌起新苔,当防其复。连翘(二钱)元参(三钱)丹皮(二钱)银花(二钱)麦冬(三钱)犀角(五分)黄芩(二钱)郁金(二钱)牛蒡子(二钱)柿蒂(二钱)细生地(三钱)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谢五月初三日酒客脉象模糊,苔如积粉,胸中郁闷,病势十分深重,再舌苔刮白,大便昼夜十数下,不惟温热,且兼浊湿,岂伤寒六经药可治。
连翘(钱半)滑石(三钱)郁金(二钱)银花(二钱)藿香(二钱)生苡仁(三钱)杏仁(三钱)黄连(钱半)豆豉(二钱)薄荷(一钱)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四日温病始终以护津液为主,不比伤寒以通阳气为主。
连翘(三钱)黄芩(二钱)桑叶(三钱)甘草(八分)麦冬(五钱)银花(三钱)薄荷(一钱)豆豉(二钱)黄连(二钱)滑石(三钱)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五日旧苔已退,新苔又出,邪之所藏者尚多。脉象之模糊者,较前稍觉光明。
连翘(三钱)麦冬(四钱)通草(八分)银花(三钱)薄荷(八分)天花粉(三钱)桑叶(二钱)滑石(三钱)黄芩(二钱)杏仁(三钱)藿香叶(八分)黄连(二钱)鲜芦根(三钱)
初六日脉洪,舌滑而中心灰黑,余皆刮白,湿中秽浊,须重用芳香。
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连翘(三钱)荷叶边(二钱)豆豉(三钱)银花(二钱)通草(钱半)郁金(三钱)薄荷(一钱)滑石(五钱)藿香(三钱)黄芩(二钱)芦根(五钱)黄连(三钱)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初七日温病已有凉汗,但脉尚数而协热下利不止。议白头翁汤法。
白头翁(五钱)生白芍(二钱)秦皮(三钱)黄芩(三钱)黄连(三钱)
初八日热邪虽退,而脉仍未静,尚有余热未清。大泄十余日,大汗一昼夜,津液丧亡已多,不可强责小便。再胃之上脘痛,有责之阳衰者,有责之痰饮者,有责之液伤者。兹当热邪大伤津液之后,脉尚未静,犹然自觉痰粘,断不得作阳衰论。且阳衰胸痹之痛,不必咽津而后痛也。与甘苦合化阴气法,既可以保胃汁,又可以蓄水之上源,得天水循环,水天一气,自然畅流。
麦冬(六钱)炙草(三钱)大生地(五钱)火麻仁(三钱)生牡蛎(五钱)黄连(一钱)炒黄芩(一钱)沙参(三钱)象贝母(二钱)
煮三碗,三次服。渣煮一碗,明早服。
初九日即于前方内加︰丹皮(三钱)赤芍(三钱)
初十日肺脉独大,仍渴思凉。连翘(三钱)知母(二钱)银花(三钱)桑叶(三钱)黄芩(二钱)杏仁(三钱)生甘草(一钱)石膏(三钱)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一日左关独大,仍喜凉物,余热未清,小便赤,用苦甘法。
黄连(一钱)知母(二钱)黄芩(二钱)生草(一钱)丹皮(五钱)细生地(二钱)桑叶(三钱)赤芍(二钱)木通(二钱)麦冬(二钱)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长氏二十二岁温热发疹,系木火有余之证,焉有可用足三阳经之羌防柴葛,诛伐无过之理,举世不知,其如人命何?议辛凉达表,非直攻表也︰芳香透络。非香燥也。
初四日连翘(六钱)银花(八钱)薄荷(三钱)桔梗(五钱)元参(六钱)生草(二钱)牛蒡子(五钱)黄芩(三钱)桑叶(三钱)为粗末,分六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
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医案
初五日温毒脉象模糊,舌黄喉痹,胸闷渴甚。议时时轻扬,勿令邪聚方妙。连翘(八钱)银花(一两)薄荷(三钱)元参(一两)射干(三钱)人中黄(三钱)黄连(三钱)牛蒡子(一两)黄芩(三钱)桔梗(一两)生石膏(一两)郁金(三钱)杏仁(五钱)马勃(三钱)共为粗末,分十二包,约一时服一包,芦根汤煎。
初六日舌苔老黄,舌肉甚绛,脉沉壮热,夜间谵语,烦躁面赤,口干唇燥,喜凉饮。议急下以存津液法,用大承气减枳朴辛药,加增液润法。
生大黄(八钱)元明粉(四钱)浓朴(三钱)枳实(三钱)元参(三钱)麦冬(五钱)细生地(五钱)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快便止后服,不便或不快,进第二杯,约三时不便,进第三杯。
初七日其势已杀,其焰未平,下后护阴为主,用甘苦化阴。细生地(八钱)黄芩(二钱)元参(三钱)生草(一钱)丹皮(五钱)麦冬(六钱)黄连(钱半)
煮三杯,分三次服。渣煮一杯,明早服。
初八日脉浮邪气还表,下行极而上也。即于前方内加︰连翘(三钱)银花(三钱)去黄连
初九日脉仍数,余焰未息,口仍微渴,少用玉女煎法,两解气血伏热。细生地生甘草麦冬连翘元参银花生石膏知母各等分,服法如前。
初十日脉沉微数,自觉心中躁,腹中不爽,舌上老黄苔,二日不大便,议小承气汤微和之。
生大黄(三钱)浓朴(三钱)枳实(二钱)水五杯,煮二杯,先服一杯,得利止后服,不快再服。
赵七十岁五月十二日温病之例,四损重逆为难治。今年老久病之后,已居四损之二。况初起见厥,病入已深。再温病不畏其大渴,引饮思凉,最畏其不渴。盖渴乃气分之病,不渴则归血分。此皆年老藩篱已撤,邪气直入下焦之故。勉议清血分之热,加以领邪外出法。

吴鞠通医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nnacon
  • 文件大小459 KB
  • 时间20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