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鞠通医案》有感朱章帅前言:想要更好地学习清代临床大家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其中一个著名医家不得不学,那就是温病大家吴鞠通。吴氏非常善学,如众所周知的是他所著作的《温病条辨》就是仿照《伤寒论》的模式所写,且里面多数内容均可以在叶氏医案中能找到依据。放到现代,他有侵犯叶氏的著作权的嫌疑,但是在那个年代,于他而言,还要他自己出资印刷,为的是能够将圣贤之学传承下去。然而,要想更好的学习吴氏学术,他晚年的一本医案,不得不学。我读此书,收获颇多。以下我浅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吴氏学术特点如下: ,继叶氏,学百家,是其整个脉络。其医案中,仲景心法比比皆是,如小建中治虚劳咳嗽,旋覆花汤肝胁痰饮,木防己汤化裁治热痹,桂枝汤表虚证,柴胡桂枝汤治疗太少外感,白虎汤治疗消渴,大承气治阳明腑实证,半夏瓜蒌薤白汤胸痹,麻杏石甘汤治喑哑,乌梅丸法治肝胃不和,黄土汤治便后血,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吐血,白头翁治疗热毒痢,五苓散治水饮病······同时又继承叶氏了三仁汤法、甘露消毒丹法、络病法、通补法、甘寒养阴法、苦寒养阴法。其犹善用玉女煎、天台乌药散、芍药汤、芦荟丸、普济消毒饮、千金韦茎汤治疗咳嗽、金沸草汤治咳嗽等百家诸法。 ,吴氏不仅善用寒凉药,而且善用辛热药。这点他与叶氏一样绝对善学仲景心法,且在用辛热药上,似乎比叶氏更有胆量。其医案中大小青龙比比皆是,附子、巴豆、干姜亦为常用药。在他另一本医著《医医病书》中提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可见他十分重视人体阳气。 :新病宜用急,旧病则用缓。如他言”昔李东垣有方用药至三十余味者,张仲圣鳖甲煎丸,亦有三十几味,后人学问不到,妄生议论。不知治以急,急则用少而分量多。治络治以缓,缓则用多分量少。治新则用急,治旧则用缓。治急可用独,治旧必用众。独则无推诿而一力成功,众则分功而互相调剂,此又用药多寡之权冲也。”这一点能够很好地告诫我们判断一个医生的医术不是通过其所开药方的药味多少而定的,并不总是药味少才是好医师。有时,一个慢性疑难病真的需要众多药方可力敌。一张好的大处方更需要深厚的功力才能开的出。 ,如痰饮桂枝一两,痘症用大黄四两、犀角一两,痹证用生石膏一斤,肺痈用桔梗三两、甘草一两等。可见其胆识非常人所有! 《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思想,其案中多处提到五运六气方面的术语,这点继承了历代大家重视五运六气的学术思想。还有非常善用内经言”胃不和,则卧不
读《吴鞠通医案》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