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地球与地球仪
地球概况: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6357km,平均半径:
一、地球概况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1、地轴、两极、赤道
地轴—①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②通过地心,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垂直与赤道平面
③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与水平面成66°34′的夹角
两极—地轴和地球外表的交点。北极:地轴指向北极星四周〔即北方〕的一点。
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赤道—地球上的最大圆,与地轴垂直。
2、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同赤道平行的线
外形
半圆圈,且都不平行
自成圆圈,且都平行
特点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渐短
经度
纬度

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
本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
含义
平面间的面面角
夹角(线面角)
3、经度和纬度


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始线〔0°经线〕
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以赤道为起始线〔0°纬线〕
从赤道向南为南纬〔S〕,

各180°
向北为北纬〔N〕,各90°

东经度是向东增大
北纬向北极点方向〔向北〕增大

变化规律
西经度是向西增大
南纬向南极点方向〔向南〕增大
特别经、
0°、180°经线东西经分界限;
赤道、南北极圈、回归线、
纬线
20°W、160°E东西半球分界限
30°60°纬线〔划分高中低纬〕
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的
划分半球
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
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纬度划分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
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的
定距离
水平距离约111千米
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
定位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
定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经度与纬度图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全部经线长
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
1、南北半球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
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3、回归线:23°26′N和23°26′S分别为北回归
★东西半球的划分图示法
海陆轮廓法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由于这一经线圈根本上在大洋中通过,20°W经线通过大西洋,
160°E经线通过太平洋,避开了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数轴图示法
〔l〕并不是全部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也不是全部西经度的范围都在西半球。〔2〕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0°向西至20°W。〔3〕既位于西半球,又属于东经度的范围是160°E向东至180°
4、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
5、经纬网的主要应用
A、依据经纬度变化规律确定位置〔包括地理坐标、半球位置、温度带、高中低纬位置〕
确定经度:
①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度,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度;
②180°经线两侧经度变化:(与0°两侧相反)西侧东经度向东增大
东侧西经度向西增大
③确定对跖点(对跖点是地球同始终径的两个端点)和相对经线:经度规律:度数和为180°,东经和西经相反;
纬度规律:纬度数相等,南纬和北纬相反;
(对跖点昼夜长短相反,地方时相差12小时。)
确定纬度: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
留意:俯视图上是难点,应先确定0°经线,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经和西经。B、确定方向
一般规律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东西方向。
假设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两点的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的南北方向。
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线的推断:假设是北极,它四周都是南,南极则相反;
①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确定东西方向:同是东经度,则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假设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劣弧段〕,则东经在西经的东边,假设大于180°则东经在西经的西面。〔或: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C、计算实地距离:
(1)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
假设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2)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
(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D、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问题
概念: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
一般规律:①侧视图中,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格外形为弯向高纬方向的弧线〔如图〕。
②俯视图,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格外形可视为两点间的直线〔如图〕。
特别规律:
①赤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两点之间赤道弧线的劣弧局部。〔如下面左图中的AB之间〕
②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经线上两点之间劣弧局部。〔如下面左图中的CD之间〕
③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经过某一极点的劣弧局部。〔如下面左图中的EF之间〕
④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局部。〔如下面右图中的GH之间〕
留意:上述四种状况中赤道、经线、经线圈、晨昏线都是大圆或大圆的一局部,故直接可截取球面距离。
判定范围
〔纬〕度一样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如以下图〔图中闭合曲线为等高线〕,甲、乙两图图幅一样,但甲图经纬线相隔10°,而乙图经纬线相隔5°,因而甲图所示地区面积远远大于乙图;由此也可得出以下结论: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地形的坡度比乙图小。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方向
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运动速度
南北纬60度约赤道一半。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运动周期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黄赤交角:(1)定义: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2)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产生了二分二至。
(3)应用: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用曲线图表示,如以下图所示:
★、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假设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假设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推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以下图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误区警示】两至点和近、远日点
可用以下图形象地表示冬至点、夏至点、近日点、远日点的关系,不能把它们相混淆。
【思考】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
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北极地区消灭极昼的时间在每年的3月21日至9月23日,此时,地球在远
日点四周公转,公转速度较慢,时间过的相对较慢,所以极昼的天数多;南极地区消灭极昼的时间在每年的9月23
日至次年的3月21日,此时,地球在近日点四周公转,公转速度较快,时间过的相对较快,所以极昼的天数少。
三、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缘由——地球不透亮、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缘由是——地球自转。
【误区警示】假设地球不自转,就不会有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了吗?
地球上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地球的物理性质打算的。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所以在太阳光照耀下,地球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因此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是否自转没有关系。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的重要缘由,但是,并不是说明,没有了地球自转,就不会有昼夜交替了。在地球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此时的昼夜交替周期将由一天变为一年。
: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晨昏线
概念:昼与夜的分界限,晨线上看到日出,昏线上看到日落。
判读:顺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特点: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晨昏线永久平分赤道。
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
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晨昏线的画法
依据晨昏线的特征,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留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然后用斜线表示夜半球〔留意斜线不与经线或纬线平行〕。
与晨昏线有关的计算1〕晨昏线与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2〕晨昏线与节气及太阳直射点
a: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
假设北极圈及以北为极昼,则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假设北极圈及以北的极夜,则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圈分成两局部,即昼弧和夜弧,
昼弧与夜弧的长短打算了位于该纬线圈上的点的昼夜长度。a、春、秋分,晨昏线平分全部纬线圈,全球各地昼夜相等;
b、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与之相反;c、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与之相反。4〕昼夜长短的计算
a、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局部。b、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局部。c、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d、昼夜长与日出、日落时间:
①昼长求日出、日落时间:日出=12—昼长÷2;日落=12+昼长÷2;
②日出或日落时间求昼长:昼长=〔12—日出〕×2;或昼长=〔日落—12〕×2;
四、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特点:地方时产生的缘由: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④在山上(或飞机上)看日出,时间比本地地方时早.
计算: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①求地方时:A地时间,求B地时间。〔同区想减,异区相加〕
将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4分×经度差〕
由时间求未知时间〔东加西减〕
公式: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4分×经度差〕注:假设B在东面用“+”,B在西面用-
②求经度:A地经度,求B地经度。〔B-A〕
将时间差转换成经度差〔时间差/4分〕
由经度求未知经度
〔假设所求经度时间早,向东,反之向西〕留意:在经过0°经线和180°经线时经度发生了变化
公式:B地的经度=A地的经度±〔时间差/4分〕
五、区时
〔1〕概念:各时区中心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计算:
1、求某区的中心经线:时区数*15。
2、经度求时区:经度/15º,假设余数小于,时区取商数;假设大于,时区取商数+1。
3、一个地区的区时,求另一地区的区时。公式:所求区时=区时±时区差。
注:①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②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六、日界限:
1、人为日界限:
理论上是180度经线;
实际上是折线,日界限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
变更:自西向东减一天,即东旧西。
2、自然日界限:
即零点经线;
该经线以每小时15度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零点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自西向东加一天,东西旧。
3、日期范围的计算
依据: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到180°〔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一天;反之为旧的一天。方法:①假设180°经线的地方时为n时,则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n/24。
②假设0时经线的经度为a,求出的一天所占的度数为180±a〔a为东经则-,a为西经则减+〕,的一天占全
球的比例为〔180±a〕/360。
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推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
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3:意义: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洋流,气流的运动都受其影响。
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峻,左岸积存;在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严峻,右岸积存
八、昼夜长短变化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消灭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消灭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头消灭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头消灭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规律: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昼夜长短相差越大。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九、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①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图1中的H。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夜紫儿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23-0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