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复合肥配方表、复合肥配方计算书、复合肥配方资料 】是由【小辰G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复合肥配方表、复合肥配方计算书、复合肥配方资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复合肥配方表
项目N-P-K配方(质量%)
磷酸
类别型号KCIH2SO4NH3尿素硫铵K2SO4
一铵
15-15-
硫基复合肥
16-8-
CI:≤
15-10-
17-17-
氯基复合肥
15-23-
CI:≤
15-15-
复合肥配方计算书
以N-P-K=15-15-15为例:
1原料:
氮肥:尿素:46-0-0-1(H2O)
氯化铵:-0-0-5(H2O)
磷肥:磷酸一铵:11-44-0-2(H2O)
钾肥:氯化钾:0-0-60-2(H2O)
填充料:粘土:0-0-0-6(H2O)
2成品指标:N-P-K=15-15-15H2O≦2%
3计算过程:
,先计算钾用量
15/60=
预设成品水分为2%,钾原料水份与成品一致,不计算差额
:
15/44=:×11=
磷铵水份为2%与预设成品水份一致,不计算差额
:
除去一铵供氮,氮肥供氮量:15-=
因为氮肥有尿素和氯化铵可供选择,根据生产物料的造粒物性,最佳生产配方应是尿素与
氯化铵按某个比例搭配量。
假设全部氮份由尿素提供,尿素用量为:=
假设全部氮份由氯化铵提供,氯化铵用量为:=
根据生产经验,,则:
尿素供氮:×46=
氯化铵供氮用量为:-=
氯化铵用量为:=
此时水份差为:尿素:×(1-2)%=-
氯化铵:×(5-2)%=
填充料用量为:1---=
填充料水份差为:×(5-2)%=
综合水份差为:+-=
平衡水份后填充料用量为:+=
4计算结果:
复合肥配方资料
1测土施肥法
测土配方施肥法主要从农学角度,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
的需求规律、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和肥料效应,提出复合肥氮、磷、钾及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
一套施肥技术体系。通过测土施肥法确定复合肥配方,实质上是利用测土施肥理论得出的推荐施
肥养分投入量换算为复合肥养分配比,主要方法有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和养分平衡法等。
。其具体做法是利用土壤
普查的土壤养分测试资料和已有的田间试验成果,结合农民经验按土壤肥力分成若干等级,根据
各种养分丰缺等级确定适宜的肥料种类并估算施肥量,最后依据推荐施肥量换算为复合肥配比该
方法的核心是测土并通过土壤测定值与目标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土壤肥力指标,进而推荐施
肥。某一土测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被看成是与特定作物产量比例反应有联系的自变量,使土测值
在生产上做出有实际意义的解释。应将田间试验中有关产量或派生出来的变量与土测值进行相关
分析及肥力指标校验。
。该方法虽然为衡计算公式中的“土壤供肥量”要通过相同条件的田间不施肥区作产量推算,对“经验”仍有
较大的倾向性,而土壤肥料工作者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大量试验获得此参数,致使此方法始终未
得广泛应用。直到70年代初,引入了“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目标产量施肥法,用校正后的土
壤养分测定值代替田间试验结果推算出土壤供肥量,这一化繁为简的方法才使养分平衡法在我国
长江以南部分地区配方施肥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该方法基本原理是施肥量=(作物吸收养分量-
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利用率。但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因此测得的土壤有效养分数值仅代表有效
养分的相对含量,而且测出的有效养分值也不可能完全被作物吸收利用。尤其是土壤有效养分受
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因此,即使当时测定含量很少,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
某种影响,可能导致缓效养分变成速效养分,这样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又可能多于测定值;反之,作
物吸收的养分量可能少于测定值。因此,需要利用不施肥区域产量和作物养分吸收量以及土壤测
定值进行试验校正,才能合理反映土壤的供肥状况。
2肥料效应函数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以田间多点肥料试验为基础,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肥料效应方程,根据
效应方程和边际分析法计算最佳施肥量。20世纪初Mitscherlich提出的肥料用量与作物产量之
间的统计关系式,直观、准确,能揭示多元肥料的相互作用,可以求算出理论上达到最高/佳产量的
最高/佳施肥量。一种肥料与产量关系表达式为一元二次肥料效益方程,即Y=a+bX+cX2(Y为作物
产量,X为肥料用量,a、b和c为系数)。后来又引入了土壤养分因素,其表达式
log(A-Y)=log(A)-c1B-cX(A为最佳产量的养分需要量,Y为与施肥量X相对应产量的养分量,B
为土壤耕层有效养分含量,c1为土壤有效养分换算系数,c为肥料利用率)。除一元二次方程外,
还可以建立三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根据试验的产量与施肥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建立
典型模型;根据经济学原理,通过边际分析,计算经显著性检验的最佳施肥量,从而确定单位复合
肥产品中养分含量即复合肥配方。由于肥料效应函数法确定复合肥配比需要大量田间试验,并要
求试验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和施肥方式相对一致,因此我国复合肥配方制定通常不直接采用此方
法。另外,在“3414”试验中可以通过多点试验的产量与施肥量分别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土壤养分
丰缺指标,进而提出不同土壤、不同肥料水平下的推荐施肥量和复合肥配方。
3作物营养法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要求的特性不同。如甘薯、马铃薯、甜菜、甘蔗、麻类、西瓜、香蕉和
烟草等需要钾素充足供应;油菜、棉花和甜菜需硼较多;大蒜、大葱、洋葱和油菜需硫多;豆科作
物可利用根瘤固氮,需氮肥相对较少,但对磷钾需求多。可根据这些作物营养特性进行复合肥配方
制定。
一般来说,谷类等粮食作物以提高产量为目标,施肥可选用高氮磷低钾型复合肥;豆科作物选
用低氮高磷钾型复合肥;瓜类和果树等经济作物可施用高钾型复合肥,以提高糖分;叶菜类施用高
氮型复合肥,增加产量。
另外,还可以根据作物不同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特性制定复合肥配方。如,根据东北春玉
米在早春低温时期为磷敏感时期这一特点制定的高磷型玉米种肥;根据果树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养
分需求特性提出的营养生长期高氮型配方和果实膨大期高钾型配方。
4区域配方法
区域配方的制定,首先依据各区域习惯施肥情况确定目标产量。不以作物单位养分携走量和
肥料利用率作为参数,而以化肥区划和习惯施肥作为主要依据,设置相应参数。由于复合肥养分含
量固定,不同目标产量下养分投入可根据习惯施肥复合肥用量调节。根据地区轮作情况确定土壤
养分盈亏,进而对配方中的养分进行调解。由于复合肥多做基肥施用,因此在大田作物上通过基肥
与追肥比例明确基肥养分投入量(主要是氮肥),折算出基肥复合肥氮肥含量。
515-15-15延伸法
15-15-15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可靠,各种工艺参数都已获得,生产方便。因此,在
15-15-15基础上通过小幅度增减养分生产的专用肥,对于企业生产来说不至于造成太大困难,具
有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原辅材料的优势,并且利于推广应用。如在北方采取降钾提磷策略,在南方
采取提钾降磷策略;对于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大田作物增氮不足减磷钾,对于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
物增钾,即可达到专用肥的生产和使用要求。
复合肥配方表、复合肥配方计算书、复合肥配方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