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模式
规范议论文是与议论性散文、杂文、随笔、评论等文体相对而言的一种议论文体,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论证结构的议论文。
规范议论文的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引论),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本论),结尾归纳总结(结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议论文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结构模式。
高中规范议论文最常见结构模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启感式四种[1]。
一、并列式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一)并列式的基本模式
并列式结构的基本模式有论点并列和论据并列两种。论点并列,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分论点领起段落形成并列。论据并列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形成并列。
1、论点并列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1+论据1+分析论证
本论分论点2+论据2 +分析论证(一般来说,分论点句式应
分论点3+论据2+分析论证保持一致,组合起来是排比句)
……
结论:(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示例:题目《稳重求胜》
引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分论点1:沉稳从志而来+班超的事例+分析论证
本论: 分论点2:沉稳从难而来+周文王、孔子等人的事例+分析论证
分论点3:沉稳从无欲而来+项羽的事例+分析论证
结论:略
简评:这是04年江苏高考一考生的作文,文章是按照论点并列的结构来写的。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设置
“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三个分论点形成并列,用班超、孟子等人的事例进行充分论证,论证有力,条理清晰[2]。
2、论据并列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实例1+分析论证
本论实例2+分析论证(论据并列段首虽无分论
实例3+分析论证点,但是分析论证必须点题)
……
结论:(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例文纲要:
题目:《谈骨气》
引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齐人不食嗟来之食+分析论证(点题)
本论闻一多对国民党宁死不倒+分析论证(点题)
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分析论证(点题)
结论:略
简评:这篇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用齐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宁死不倒和文天祥宁死不屈三个事例论证中心论点,虽然段首没有分论点的支撑,但是材料丰富,论据充足,作者在每个事例的分析论证部分都很注意点题呼应,照应中心,也显得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二)并列式的基本要求
第一,分论点的数量一般为三个,行文时要注意主次、先后等顺序。
第二,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
第三,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第四,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三)、并列式的优点和不足
并列式的优点有三个: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论高中议论文写作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