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践行下的正确家庭教育观.doc《指南》践行下的正确家庭教育观
《指南》践行下的正确家庭教育观
省教育厅五月的“学前教育宣传月”重点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度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持续深入的宣传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系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尺度”,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一起倾听幼儿的心声,正确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与生俱的爱,适度的爱是真正的爱孩子,如果这种爱、爱的过分就变成了溺爱。孩子的人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现在家庭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缺乏教育子女的经验,而祖辈对孙辈的爱常常会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这种缺乏理智的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家长:“不管你们采取哪一种教育方式,你们都需要一个尺度。因此,也就需要在自己身上培养分寸感,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
这个分寸感的确不好掌握,悉心分析一下,现如今家长教育子女时存在几种误区:
(1)过分呵护型。这类家长常常是什么事都为孩子考虑周全,为其代劳,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过分依赖成人,这种孩子自然难有正常的、积极的、健康发展的个性。
(2)过分干涉型。这类家长总是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在这种干涉之下,孩子很难有发散性思维,没有主见,往往养成人云亦云的习惯。
(3)严厉惩罚型。这类家长的数量虽然不很多,但他们那种生硬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简直就是摧残,一方面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严重压抑,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孩子的性格产生扭曲、畸形。
这些教养方法都有点偏激,父母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富有影响力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无时不在左右着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民主宽容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富有自信心、同情心,更会协调人际关系,且安全感较强,情绪较稳定,人格更为健康。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家教环境,既不过分严厉又不过分溺爱,从而为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也就是我今天对大家的建议,希望可以参考聆听。
1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认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养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虽然,现代父母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可不少家长不懂得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育儿知识。
例如,爱游戏、好活动是幼儿的心理特点之一,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的,但有的家长怕孩子玩泥、玩水,怕脏、怕水、怕危险,限制孩子玩,不让孩子活动,这就违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着一定育儿知识的家长就会鼓励孩子去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帮助和指导,孩子的探索精神和独立意识就会得到发展。
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发展需要,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与方法。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家教书刊,收看电视中的家教节目、和一些优秀的育儿平台等等。
2言传身教,优化家教环境,树立表率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待人接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
《指南》践行下的正确家庭教育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