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鉴赏
温馨提示: 请点击相关栏目。
导航· 对点考纲解读
建模· 课堂精讲精练
讲法· 题点探究突破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手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抒情手法,四是描写手法,五是表现手法。
(1)提问角度
直接提问:该句(联、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该句(联、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间接提问:
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
(2)区分题干中的“一”“些”“主要”等关键词规律
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写一种即可。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写两种。
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必须写出主要的,可写一到两个。
(3)问题指向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描写手法”等是具体的概念。如果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则要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考虑,然后把“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虑。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通过上一个题的分析,知道韦庄在“灯前”回想江南好梦,眼前的孤灯、斜月让他心生羁旅之愁。郭诗的意思是: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灯前笑说归来夜”一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情景。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答案: (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2.(2013·全国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①这是一首咏梅诗。②不能简单概括,需要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表现手法。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高考诗歌鉴赏诗之表达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