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纳兰词》有感:情与谁共?
读《纳兰词》有感:情与谁共?
纳兰容若,诗般的名字。毛晓雯先生言:“纳兰容若,重21克。”因为21克是灵魂的重量,纵观纳兰的一生,高昂的开端,悲怆的过程,无奈的结局……那是纳兰身处尘世喧哗,却以他渐弱羸弱的肉身抵御灵魂的寂寞荒凉。如诗如画的人生篇章,我想不到,他的肉身中除却灵魂的重量,还剩下些什么?也许在他的词作中,我们能窥见他灵魂的一斑。
不是人间富贵花
初闻纳兰,是源于高中时无意寻得的那句:非关癖爱轻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富贵花。细品此句,只识得它底中的孤冷、、执狂。仿似那孤傲男子背手挺立于眼前,,人间富贵不落于心。
翻阅《纳兰词》》,惊叹于纳兰的出生,震撼于纳兰的才华华,成德一名,纠结于他的一生。纳兰成德德,在我国的文人史上,又有几人能堪称““人间富贵花”?又有几人能拥有比他更优优渥的出生?
《易经》言:“君子以成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成德之名便来来自于此。又,《仪礼》中却是“弃尔幼志志,顺尔成德”,难道除却君子的言行能成成就自己的德业外,还得抛却自己的童心??然,纳兰并未除却自己的童心,终其一生
生,他放弃自己的现实逻辑,听从心灵的指指引,但却付出了太过沉重的代价。短短三三十一年,他远离了唾手可得的高贵,远离离了深厚积淀的血脉,执着地沿着脱线的轨轨道,似乎在越行越远。一个没有童年的权权臣父亲,一个拥有显赫出生的乖戾母亲,,纳兰的血脉中融合着当时最为高贵的两大大姓氏——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但是他似似乎无意于自己的出生,一句“不是人间富富贵花”,道尽了他在汉文化的洗礼下,自自己的血脉中仅遗留了一处原始的痕迹,那那就是单纯,亦或,我们称之为童心。
叹哉,纳兰;赞哉,纳兰。
如果,是是你,你是否愿意付诸一切,去换取心中的的安宁?你是否愿意摒弃一切,去保留心中中的那最后一抹纯真?纳兰啊,纳兰!你心心中的情思能与谁分享?
人生若只如初初见
那时,高考的压力,我已无心亦无无暇去品读他的诗,去品味他的人。囫囵吞吞枣,我直觉其诗幽怨中不乏干劲,但又为为何,吾不懂,亦无知。时光荏苒,当我终终于收拾行囊,迈入大学的门槛,我终可静静心与之相会。彼时,翻阅《纳兰词》,落落于心间的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是啊,人生若能后悔,若能回归,那能多好好。带着希冀,我吟着全篇——
人生若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看着这这首《木兰花令》,我无法想象纳兰是在怎怎样的情景把这样的字词落于笔端。“人生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低吟此此句,将它当作爱情诗来读吧!几百年来,,它拂过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新湖,他们又用用它来诉说过多少次自己心中的不为他知??请与谁共?纳兰的情又能与谁共享?是悲悲苦的初恋?是早亡的发妻?是离愁的红颜颜?还是他身侧的她们?
情与谁共?也也许他的心中只有他的发妻卢氏吧!我读懂懂他诗中的典故,也许,我也读懂了他的爱爱情。班婕妤收扇入箱,是啊,再华美的团团扇也敌不过秋风的来临。唐玄宗泪雨霖铃铃,是啊,再坚贞的盟誓亦抵不过现实的残残酷。
情与谁共?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我我,闲暇时,再次翻阅《纳兰词》,我想,,大学时的我还读不懂他的爱情。我发现,,纳兰在词牌下还有这样的
读《纳兰词》有感:情与谁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