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案例分析:交往的边缘地带.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案例分析:交往的边缘地带


案例分析:交往的边缘地带
【背景】
随着中班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模仿摆弄,而更多地倾向于肢体与语言上的交往。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一种创造性交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在交往时,表现出顺畅的状态,还有一些幼儿还处在边缘地带。
【案例实录】
实录一:
游戏开始许久,涵涵才园。当她进入角色游戏区域,她并没有直奔入区。她双手插在口袋里,东晃晃,西晃晃,并没有准备开始游戏的样子。过了很久,她还是没有准备进入的意思。
一旁的老师忍不住了:“涵涵,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啊?”
涵涵抬头望了一眼老师,没说话。
老师又说:“去玩呀,一个人多没劲啊。”
涵涵默默摇摇头,还是沉默不语。
无论老师如何提议,涵涵始终不语,也不愿进入区角玩游戏。
实录二:
宁宁兴高采烈的进了游戏区域,四处兜兜看看,最终到了娃娃家门口。她往门口一站,眼直直地看着娃娃家的朋友,一言不发。看了许久,她叹了一口气,偷偷地、侧着身从娃娃家门边挤了进去。
“你不是我们家的!”眼尖的雯雯突然朝着她大叫起。
宁宁吓了一跳,随后弱弱地说:“我只是看看!”
“不行,你不是我们家的!”雯雯继续嚷嚷着。
宁宁重复说:“我只是看看!”
雯雯双手一插:“出去,你不是我们家的!”
宁宁很无奈,只好走出了娃娃家。
一出门口,宁宁嘴里嘟囔着:“哼,我生气了!哼!我生气了!”
之后,宁宁就一直站在娃娃家门口,没有进去,也没有离开。
【分析反思】
从小班进入中班,很多幼儿的角色游戏交往能力正处于交替时期。我们会看到很多类似这样交往的初期状态——幼儿之间融入不起,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存在一定的距离。
幼儿之间交往不起,其实从背后分析,存在着很多的缘由。有的是幼儿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是受其他幼儿影响的原因。从实录一中可以看出,涵涵虽然不语,但她始终在各个区域门口徘徊,看着其他幼儿在区内游戏。这就说明,她其实还是很想入区域进行游戏的,可是由于她的性格内向,再加上语言交往能力的缺乏,导致她不敢入区和其他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而实录二中的宁宁,尝试着进入了娃娃家,却被娃娃家的小朋友无情的排挤出,只好默默地站在一旁看别人玩。这可以看出,一些幼儿曾经尝试过交往,却被另一些幼儿无情地拒绝而致使她们丧失了游戏交往的欲望。
【教育策略】
“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要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强调的。我们要以《指南》为指引,做幼儿的支持者,为他们的游戏交往创造机会。
1、冷静观察析交往。
幼儿交往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交往模式,而幼儿没有交往也有各式各样的原因。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教师不应按照我们的想法介入幼儿的游戏。作为支持者的我们,更多做的应是“冷静观察”。观察幼儿的交往对象、交往环境、交往内容等等。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幼儿的实际交往水平。当看到幼儿无法进入游戏交往时,我们先要观察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幼儿交往不起。有的是幼儿的

案例分析:交往的边缘地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7-09-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