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动物组胚实验指导
绪
1 实验课的目的与意义论
《动物组织胚胎学》属于一门微观形态学学科,实验课是理论课的继续和深化,在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的:
(1)验证课堂理论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能利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所观察的切片进行分析、综合,提高空间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绘图训练,掌握组织学绘图要领。
2 实验课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课前必须认真复习理论课内容,并预习《实验指导》,明确本次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实验方法,有准备地上好实验课。
光学显微镜是《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的主要仪器,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同时,显微镜是贵重的光学仪器,取放和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切片,按肉眼-低倍镜-中倍镜-高倍镜的顺序进行观察。用肉眼和低倍镜先观察整体结构,然后转换至中倍和高倍镜观察局部微细结构。观察切片时要注意思考切面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按时完成绘图作业。在全面观察并掌握主要结构、弄清主要结构和次要结构关系的基础上,选择器官或组织的实物切片中比较典型的部分进行绘图,切忌盲目临摹挂图或书本中的插图。
实验时必须集中注意力,首先是认真听取和领会实验教师示教的讲解,然后对照实验指导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并认真完成作业。
实验时需携带教材、实验指导、实验报告册、绘图笔、橡皮擦和直尺等。
调整好升降凳,养成良好的坐姿与观察姿势,认真观察切片中的内容,并按要求进行绘图作业。
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实验室规则。
3 实验室规则
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不得在室内喧哗、打闹和吸烟。禁止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秽物、禁止在实验台、显微镜以及切片盒等处乱写乱画。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整齐,不得穿拖鞋、背心进入实验室。
按安排的座位就座,按指定号码使用显微镜和切片,不得擅自拿用他人的显微镜或切片,不得擅自拆卸和更换显微镜的部件。
损坏或丢失显微镜、切片、模型等,或显微镜出现故障时均应立即报告老师,酌情处理。
实验完毕,将切片如数上交给任课老师,并整理好显微镜。
值日生负责打扫卫生,关好水、电、门和窗。
实验1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 实验目的
识别显微镜各部分构造,了解基本原理,熟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会生物绘图的基本技巧。
2 实验内容
显微镜的一般构造
光学部分
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成像中起重要作用,一般常用的物镜为4×,10×,40×和100×(油镜)。
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将物镜中放大实像再放大一次,并将物像映入观察者眼中,常用的放大倍数有10×、16×和20×等。
集光器:包括聚光镜和光圈两部分。装于载物台下方。聚光镜的一侧有调节轮,可以升降,可按需要调节亮度。光圈可开大或缩小,以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适当大小的光圈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机械部分
镜座:为显微镜基部,用以固定镜身。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其中央有一通光孔,两旁有夹片夹和标本推进器。在推进器的纵、横坐标上分别标有刻度,便于确定某一结构的方位。
物镜转换器:位于镜筒下方,在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时使用。
粗调节轮:旋转时,载物台升降距离较大。
微调节轮:调节幅度小。旋转一周,。
镜臂:供握持显微镜用。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取镜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严禁单手提显微镜行走)。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
观察标本
打开电源开关,夹入切片,依次由低倍镜→中倍镜→高倍镜的顺序认真观察。
(1)低倍镜使用方法
①将切片标本置于载物台上,使切片内的标本对准载物台中央小孔; ②旋转粗调节轮,以便能在目镜中观察到模糊的图像;
③旋转细调节轮,直至能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2) 高倍镜使用方法
①依前法先用低倍镜将焦点调准,使物像清晰;
②将欲检切片的某一部分移至低倍镜视野中央;
③直接调转高倍物镜,稍将细调节轮上下旋动,至显出清晰的物像为止。
(3) 油镜使用方法
①用油镜前,先将集光器上升到顶,光圈放大,使亮度达到最强; ②将需要详细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心,用夹片夹固定;
③在高倍物
2011动物组胚实验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