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评课.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
一直以来,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的意境达成共鸣。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对于诗义的疏通和理解已有困难,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由于这样的种种原因,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依旧,难有突破。但,今天,听了陈老师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却有新的收获,让我们看到了古诗教学的不简单之中所蕴含的新意,以下是我的观课感受:
听了这节课,我觉得陈老师对这首“千古离别诗”理解的很透彻,以自己对诗歌内在的理解与丰富的感悟来潜移默化地渗透,传授,真正达到师者传道解惑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生硬地塞给学生,做知识的搬运工。同时,也让听课的我感受到了陈老师的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指导意见》中有这样的一条“诵读涵咏”,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在这节课中,教师始终是一位引路者,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故事的特点,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样的朗读指导润物细无声,在古诗的朗读指导中,老师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什么词要重读,什么词要什么调”之类的指导,而是介绍七言绝句的特点,给学生一些暗示,让学生自然领会到读古诗的技巧,教师不断地提供古诗的历史背景,介绍当时的情境,营造意境,有了这样的烘托学生很快读懂了作者的心情,体会到朋友的真情。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陈老师就从这个例子中、挖掘了很多。“烟花三月”是学生感悟的难点之一,如果单纯按照书上的注释,学生的理解也只是表象。但陈老师让学生描绘“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充分的说,再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评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09-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