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水族馆幕后”科普活动
“探秘水族馆幕后”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策划并实施的一项以动手实践为特点,以探索水族馆神秘的后场为主题的教育项目,面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开展。
由观众疑问引发的教育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水生生物馆设立于1996年,由我国著名鱼类分类学家王鸿媛创建,2012年经过二期改造的新馆正式向游客开放,展厅面积600平方米,水体200余吨,饲养海、淡水鱼类,爬行及两栖类动物40余种,共千余尾,其中不乏珍稀保护品种如中华鲟、大鲵、花鳗鲡、肺鱼、海龟等,还有珍贵的拉蒂迈鱼和大型中华鲟标本等。出于日常养护的需要,还设有水生生物实验室和科普实验室,分别负责水质化验、疾病检测和开展动手科普活动。
与传统自然博物馆展示标本、化石及模型不同,水生生物馆以饲养活体生物为主,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我们注意到,青少年在参观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它们平时都吃什么?饲养员怎么喂食?同一缸中的鱼打架吗?受伤了怎么办?……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活体生物身上将会得到最直观的解答。为了充分利用水生生物馆的资源优势,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解答这些在参观展厅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我们开发出“探秘水族馆幕后”这一教育项目。
抛出悬念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究
探秘活动首先从展厅的参观和讲解开始,孩子们在参观过程中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会有选择性地回答,把其中与后续活动有关的问题留作悬念,暂不解答。待参观结束后,教师会抛出悬念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引向活动的目的地――后场操作间。“在展厅中欣赏到了这么多可爱的水生动物,那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饲养员平时是如何照料这些生物的呢?下面我就带领大家走进禁止游客参观的后场,亲自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说到这儿,多数孩子已经兴奋得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通过悬念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展厅参观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探究后场的部分,进入预先设定好的活动主线。
后场参观过程中,在将学生们从治疗区带入到珍稀动物暂养区时,辅导教师同样会设置一个悬念:“大家可能会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下一个房间漆黑一片,没有开灯呢?因为这里生活着一种喜欢安静和黑暗的动物,我依次给出几条提示,大家来抢答这是什么动物:第一,它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第二,它的名字里带鱼字,但却不是鱼第二,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第四,它的叫声很像婴儿的哭声”。有的孩子在辅导教师说到第
3条甚至第2条时就已经能抢答出正确答案――娃娃鱼。这种悬念的设置不仅强化了孩子脑中有关娃娃鱼的印象和知识,而且有效地把他们的好奇心调动起来,集中了注意力,当教师打开灯把队伍带入暂养区,孩子们的关注点完全聚焦在了娃娃鱼身上。这时辅导教师适时引导孩子们观察、触摸,探究娃娃鱼的结构特点是如何适应外界生存环境的,效果会比直接生硬地??入更佳。
动手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族箱中的微生物是探秘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这之前学生们刚刚参观了一系列新奇有趣的动物、设备和仪器,精神比较兴奋,思维也处于活跃的状态,为了能迅速让孩子们踏实地坐在显微镜前,集中注意力,把兴趣点放到显微观察上,辅导教师会先总结性地提问孩子们刚才在水族箱中都看到了什么生物。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抢答出各种动物的名称,紧接着教师会用神秘的语气抛出一个悬念:“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水族箱中除了咱们看到的鱼类,还有一群数量庞大,但却
“探秘水族馆幕后”科普活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