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2节第7法消法祛湿药(1化湿燥湿药).ppt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第2节第7法消法祛湿药(1化湿燥湿药) 】是由【太丑很想放照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2节第7法消法祛湿药(1化湿燥湿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概述:

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
湿邪的特点:
湿性重浊(湿邪蒙闭清窍-头重如裹;湿邪留滞经脉-肢体重浊)
湿性粘腻(口腻、口甜、舌苔厚腻;发病缓慢、缠绵难愈)
湿为阴邪,阻碍气机,遏伤阳气(脾阳)
湿滞中焦,脾失健运,见恶心、呕吐、脘(Wan)腹痞满、泄泻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治湿原则:健脾、芳化、温阳、理气、利尿
化湿与燥湿的区别:
化湿:用芳香化湿的药物祛除湿邪的方法
燥湿:用味(Wei)苦性燥的药物祛除湿邪的方法
:
舒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运脾胃之功。
性味:辛香温燥(脾喜燥而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
归经:脾胃(中焦)
辛-能行气(舒畅气机,湿邪易阻遏气机)
温-温燥祛湿,助阳(湿邪易伤脾阳)走中焦脾胃
香-化湿醒脾(芳香化湿浊,助脾健运)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湿阻中焦证。
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舌苔白腻,或湿热困脾之口甘多(Duo)涎等。
此外,本类药物通过化湿又能解暑,暑温、湿温等证亦可选用。

(1)寒湿者当配温里散寒药(干姜、高良姜),湿热者当配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
(2)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甚者,配行气药,行气有助于化湿(木香、陈皮、枳壳)
(3)脾虚湿盛-当配伍补脾药,以培其本(脾虚湿盛,脾弱则生湿。治湿不健脾非其治也)如白术、茯苓、党参等。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1)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
(2)因其芳香,含挥发油,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效降低。
诸药性能,芳香化湿。
或疏畅气机,或健脾醒胃,
脘腹痞满(Man)首选,呕恶泄泻可用。
脾虚气滞当配伍,阴虚化燥应慎用。
重点药物:藿香、苍术、厚朴、砂仁
熟悉药物:佩兰、白豆蔻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藿(Huo)香
广藿香药材藿香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藿香Guanghuoxiang《名医别录》
要(Yao)点:化湿止呕,治疗脾胃湿浊所致呕吐为良
解暑
命名:豆叶曰藿,本品叶似之而气香,故名。
别名:广藿香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广霍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于广东、海南岛、台湾。
采集与炮制:秋季采取,去净杂质和根,晒干,切段
生用或鲜用。
鲜藿香——解暑(夏季泡汤代茶,可作清暑饮料)
藿香叶——偏于发表
藿香梗——偏于和中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性味:辛,微温;芳香。
(辛散而不峻(Jun)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烈)
归经:脾、胃、肺。
功效:化湿,解暑,止呕。
分析:
芳香化湿浊化湿醒脾
入脾胃化中焦湿浊
性温燥湿助阳和胃止呕
味辛发散外散风寒
性温祛寒入肺经发表解暑
芳香化湿内化湿浊
第七页,共三十一页。
临床应用:

见: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
每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藿香10g苍术10g陈皮6g厚朴10g半夏曲10g甘草3g
2、呕吐。(为治呕逆要药)
本品既善化湿,又能和中止呕。以治湿浊中阻之呕吐最为适宜,单用即可,如与半夏配伍则效果更佳。
湿热呕吐——配伍黄连、竹茹
寒湿呕吐——配伍半夏、陈皮
脾胃虚弱呕吐—配党参、甘草
妊娠呕吐——配砂仁、苏(Su)梗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常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为治暑湿证要药(Yao))
治湿温初起,湿热并重者,又常与黄芩、滑石、茵陈蒿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
性能特点:本品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入脾胃肺经,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故有化湿、止呕、解暑之功。而治湿阻中焦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及暑湿侵袭,恶寒、发热、身重头痛、吐恶泄泻等;为夏令常用之品,呕逆之要药。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药理作用
本品水煎液有抗真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作用。水提物有钙拮抗作用。挥发油能刺激胃粘膜,促进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功能,对胃肠有解痉作用。,广藿香酮有防腐和广谱抗菌作用。
临(Lin)床报道
现代以本品配葫芦茶、矮地茶,提取浓缩制成胶囊剂,睡前将药置入阴道,治念珠菌性阴道炎,有较好效果。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第2节第7法消法祛湿药(1化湿燥湿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