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抢占先机
谁能更陕地回到市场化道路上来,谁就能占得发展的先机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将中印这两个国家并称为“中印度”(Chindia):这两个国家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两国都是低收入国家,但其经济体量巨大且发展迅速。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来自诸如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挑战。但是,两者之间也有巨大的不同:中国的经济不仅比印度庞大得多,也比印度富有得多,而且中国的经济制度与印度迥然不同,特别是在投资与消费问题上。
中国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比印度走得更远。但是因为两国存在差异,所以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比印度高级是不切实际的。中印两国谁能更有效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谁就能更成功。
成功属于最能致力于进行长期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确使中国和印度变得更加繁荣。中国的发展比印度超前完全是因为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时间更长。中印两国最近都放弃了市场化改革,转向了政府主导的发展。这样的举措终将失败。两国谁能更快地回到市场化道路上来,谁就能占得发展的先机。
规模决定一切
有调查显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异多于同。显而易见,两国都具有作为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从长远来看,不同之处也一目了然――中国的经济规模大于印度,而且比印度更加富有。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比印度严重,但是受教育程度好于印度。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比印度高,给中国带来了重要利益,但中国也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中国面临大规模生活消费品通货紧缩的压力,而印度正在苦苦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中国关注投资,而印度则强调消费。
虽然中印两国未能进行理想的人口普查,但是目前的结果显示,中国和印度人口总和大约为25亿。在过去的近20年里,两国如果不是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大国,也是其中之一。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两国是一样的。
虽然中印两国,特别是中国的经济统计有诸多问题,但是如果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则很容易对两国进行比较。
IMF2009年的数据表明,以传统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大约是印度的4倍。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是印度的3倍。考虑到印度大部分物品比中国便宜,即使基于不同货币购买力进行调整之后,,而且人均国民收入是印度的2倍。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规模更大,比印度更富有。
以上差距表明了中国和印度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情况。两衡情况。印度储备银行宣布,其外汇储备2009年末达到2840亿美元。数额可观。,是印度的8倍以上。
这种巨大的差距代表两种差异:(1)中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额度远远大于印度;(2)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要比印度失衡得多。当然,结果就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引发了更多争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印度也就不像中国那样,总是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盘查。
消费与投资
在这样的差距和盘查背后,存在着关键的制度差异:中国经济的核心是投资,而印度的经济核心是消费。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大于印度,而且是靠投资拉动。然而,中国投资的主要受益者是企业,尤其是被人均GDP夸大了。消费拉动了印度的GDP增长,老百姓从中直接受益。
虽然两国政府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但是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2008年
中印抢占先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