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78例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痔分区段剥离缝合、内痔齿线上小V剪口结扎、消痔灵液注射,术后用中药坐浴熏洗。结果:本组78例全部一次治愈,术后无大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1年后随访无1例复发,肛门功能正常。结论:本术式简单有效、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一。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7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共78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22~77岁,中位年龄4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肛肠科诊断疗效标准》,病程最长32年,最短3年,。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骶麻或局麻,络合碘消毒肛周,铺无孔巾,消毒肛内,扩肛。Ⅰ-Ⅱ期内痔采用1:1消痔灵液作内痔两步注射,注射后轻轻压柔隆起痔核1-2分钟。对Ⅲ-Ⅳ期内痔用组织钳夹住混合痔最外侧皮肤,向外牵拉,使内痔区脱出暴露,尔后于钳下即痔块基底部两侧皮肤用组织剪或手术刀作“v”切口,用大弯钳夹住内痔痔核,只剪开皮肤,尽量不剪破外痔静脉丛,钝性或锐性剥离外痔静脉丛,剪开内痔区两侧的黏膜少许,充分游离痔块蒂部,显露内括约肌下缘,用中等血管钳顺向夹住内痔蒂,在钳下贯穿“8”字缝合,再向内痔核内注入适量消痔灵原液,弯钳压扁痔核,减去多余部分。外痔部分与3、7、11点处做放射状梭形切口便与引流。其他部位根据外痔情况分区段,两侧做线状放射状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再横弧状划开皮肤并游离皮下,小弯剪剪去多余皮肤,对合皮瓣间断缝合。术后肛内塞美辛唑酮栓一枚,并填裹凡士林纱条的引流管,塔形纱布覆盖,宽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半流质饮食2d;排便前夜以通便药润肠通便,防止大便干燥;便后中药坐浴,然后用络合碘棉球将创口处擦洗干净,外涂湿润烧伤膏,再用消毒纱布外盖后胶布固定;预防性用抗生素
3d;3-5d拆除切口缝线。
中药坐浴处方:生大黄30g、川柏30g、黄芩30g、苦参30g、地肤子30g、泽兰30g、朴硝30g(兑)、枯矾30g(兑)。上药加入1000毫升水煎煮沸约10分钟,倒出药汁与盆中,朴硝、枯矾分两次直接对用,冷却后坐浴10-15分钟。
2 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痔疮诊疗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创面完全愈合。好转:症状未完全消失,便后仍有部分脱出,但能自行还纳,创面基本愈合。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结果:本组78例全部一次治愈。创面愈合时间9~18天,,同时痔核全部脱落或萎缩。术后无1例发生大出血,9例出现肛缘水肿,加用高渗盐水外敷,4天左右缓解。1年后随访,无1例复发。肛门功能正常,无肛门狭窄或粘膜外翻。
3 讨论
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内赘或称肛垫,是每人皆有的正常结构。当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和移位即为痔病。形成混合痔的病因病理即直肠下段粘膜及纤维结缔组织的松弛下移,又有局部组织的肿胀增生,血循障碍,两者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在治疗上要症因兼顾,既要固定下移的肛垫,又要切除局部的肿胀增
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78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