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释义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
和适用范围
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
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制定刑法的目的和根据的规定。
本条是对原刑法第一条的修改。主要修改有两处:一是原刑法
第一条曾明确规定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为指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
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指导思想。制定刑法,当
然也应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立法的指导思想,在
年制定刑法时,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在刑法中作了规定。同时,第
一条还明确规定刑法的制定结合了“我国各族人民实行无产阶级领
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经
验。这次修订刑法时,考虑到我国宪法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坚
持人民民主专政等四项基本原则都有规定,而刑法是根据宪法制定
的,既然宪法已包含了原条文规定的指导思想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内
容,而且根据其他法律都不写立法指导思想的一贯作法,刑法对此
不再作规定。二是原刑法第一条规定了立法的根据之一“惩办与宽
大相结合的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们党和国家同犯罪作斗争
的基本刑事政策。这项政策对于争取改造多数,孤立打击少数,有
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刑法已经根据犯罪的不同情况作了一系列的区
别对待的规定,如对累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规定了从重处罚,对
从犯、胁从犯、未遂犯、中止犯和自首立功的犯罪分子规定可以从
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罪犯在执行刑罚中的表现还规定了减
刑和假释,等等。这都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的具体体现。因
为这一政策已体现在具体规定中,因此,刑法中不再单独专门规定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本条修改后的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规定了制定刑法的目的。制定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
罪,保护人民”。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对于什么是犯罪,
哪些行为是犯罪,犯什么罪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刑法都作了明确
的规定。所说的“惩罚犯罪”,就是对任何触犯我国刑法的犯罪分子,
都要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制定刑
法的目的,就是为惩罚犯罪提供法律武器。所说的“保护人民”,是
指保护人民的利益。刑法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惩罚犯罪达到保护人
民的目的。这里所指人民利益是广义的,既包括代表人民根本利益
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也包括人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等等。刑法分则对侵犯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都
作了具体规定。
二是规定了制定刑法的客观依据。客观依据,一是宪法,二是
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宪法是制定刑法的法律
根据。宪法关于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
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犯罪活
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的规定,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基本制
度的规定,关于保护公共财产、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的规定,关于
保护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规定等等,都是制定刑法的依据。建国
以来,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同犯罪作斗争中
形成的一些刑事政策,尤其是在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积累了新的斗争经验。同犯罪
作斗争的具体经验是制定刑法的依据。我国社会治安形势还没有从
根本上好转,有些犯罪很严重,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比较严重,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
颠覆活动也从未停止,这些实际情况,也是制定刑法的依据。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
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
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
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
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释义〕本条是关于刑法任务的规定。
本条基本上是原刑法第二条规定的内容,只是根据形势的变化
和同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要,对原条文作了一些文字修改。
本条的主要内容是讲刑法的任务,即惩罚犯罪,保卫国家和人
民的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刑法的这个任务,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其具体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惩罚一切犯罪,是指对触犯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任何一种
犯罪行为,都要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予以追究,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
的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