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评析
《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27页教学内容。在10号举行的三年课改成果展示活动中,袁庄小学的骆骏驰老师和丰利小学的陈昌平老师执教了这一内容,两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各有千秋。选择这一课题,是因为该内容看似简单,但要提高课堂达成率并非易事,就两节课的实施而言,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也有一些缺憾。下面就依这节课的教学流程谈点自己的感想,但愿能给老师们以启迪。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及变化特征,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并能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物体到底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
。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动态情景,在例说基础上引进新知。
,猜内容。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
,说想法。
师:看了动画后,你有什么想说给大家听的?你知道什么叫平移吗?旋转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或做一做动作。
想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准确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简评:教者是个有心人,在课件的封面上设计了一些平移或旋转的动画(比如说“平移”二字、箭头等就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而“旋转”二字、音符等是旋转的)。对于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聪明的同学马上就能理解。对平移与旋转现象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字面也多少能理解点内容。因而,看了动画后,他们都迫切地想表现一下,想把自己理解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说给大家听听,教者满足了同学们的这一愿望。让学生说想法,并动作模仿。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例说”上,还难以“道其所以然”,故而教者通过设疑让学生产生探求欲望后,自然引入新授。
二、感知运动现象,在辨析中形成正确表象。
。
老师这里有一些动画,请大家一边看,一边用手势表示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
师: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它们可以分成几类呢?请同桌讨论一下。
。
根据学生的汇报,将六种物体的运动现象分为两类,电脑打出字幕(像火车、电梯和缆车这样的运动方式叫平移。像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这样的运动方式叫旋转。),教者同时在黑板上张贴出相应的结语。
。
师:大家肯定发现了,平移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它的运动方向可能是水平左右方向的,也可能是垂直上下方向的。而旋转是物体沿着一个固定的点或固定的直线运动的。
简评:这儿先整体呈现一组画面,再逐一的放大,动态呈现各个画面,让学生边看边说边做,在给学生提供丰富表象认识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徒手操作感知物体运动的本质特征。这种处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层次清楚,交代很到位,设计得不错。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故而教者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描述性表述和本质规律的揭示的教学处理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的,而对后面却是教者直接讲授的。这种处理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是可取的。
。
师:你能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迅速判断出作业纸上9幅图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请大家拿出作业纸,认为是平移的在图形右下角的方框内画“-”,认为是旋转的画“0”。
视频展示一名同学的作业。如学生有不同看法,再通过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与判别。简评: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最好是书上)画一画,再组织全班交流,这种处理很好,让孩子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判别一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这两种现象。感到这一环节的处理可以作这样的改进:一来这道题用的是书上25页想想做做第1题。作业纸上是黑白的(书上是彩色的),效果也明显不及书上的,这儿最好还是充分地利用课本为好。二来为便于交流,最好请学生在表述时说清“某某的运动是平移”之类的话,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把握住图片中哪一部分的物体运动具有某一特征。
。
师:生活中有很有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
简评:平移与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让学生举例,既链接了生活,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丰富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表象认识。学生举的例子很多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评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