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策行善(三)
一
崛起的中国,理当多行善。
首先,符合传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其次,符合现实,对外援助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第三,符合惯例,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做国际发展援助。
第四,符合要求,国际社会普遍要求中国多承担国际责任。
第五,符合精神,党的十八大倡议推进休戚相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
周边,近水楼台,中国行善大有可为。
第一,带动发展。保持自身发展,并带动周边共同发展,是中国能提供的最大之善。
第二,培养人才。中国可派更多留学生和志愿者到周边学习,同时,更多地帮助周边国家培养人才。
第三,对外援助。这是最常规的做法,中国特色的外援渐成体系,也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大国的经验。
第四,救灾扶难。周边地区自然灾害频仍,中国的救灾能力超群,理应率先“走出”。
第五,调解纠纷。如果周边国家之间有纠纷,邀请中国出面调解,中国应当当仁不让,否则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六,伸张正义。从国际道义出发,根据是非曲直有所言,有所行,这是大国风范,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第七,铺路搭桥。逢山修路,遇水架桥,为周边提供基础建设基金和技术,致力于全方位的互联互通。
第八,完善架构。周边地区远未形成有利于地区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框架,中国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之,完善之。
第九,提供思想。周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周边难题难有佳解,中国可以多出谋划策,提出广为接受的“中国办法”。
三
把事情办好并不容易,以下原则,仅供参考。
第一,量力而行。能做的不做,不好。做不了的硬做,也不好。尤其要动态把握量力而行,即随着能力、经验的增长,也可以相应地提升积德行善的水平和规模。
第二,你情我愿。人家不愿意就不强求。居高临下更不可取。嗟来之食,没人感恩。
第三,步步精心。细节决定成败,把事情做细致,圆满,周到。
第四,无心所得。不要给积德行善赋予太多的政治含义,或索取相应的回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理想主义的情怀远远大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不求回报,反有所得。
第五,迁善改过。没有人能把事情一次作对,但求问心无愧。中国积德行善,也是边干,边学,边总结,边进步。
总之,积善之国,常有余庆;积不善之国,常有余殃。
周边策行善(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