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示范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摘要: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提出了建设云龙示范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原则。意在为该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城市景观丰富、生态效益良好的两型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规划;森林生态;林地建设
收稿日期:20131209
作者简介:袁璐(1990―),女,湖南株洲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
通讯作者:彭重华(1954―),男,湖南武冈人,苗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0702
1云龙示范区森林现状
云龙示范区地处株洲市北面,位于长沙市以南,湘潭市以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温暖,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利于植物生长,生长期长。示范区境内土壤以红壤为主,山脉主要为松散的紫色土,农田为水稻土。植物种类分自然分布种和栽培种两大类。调查统计,全区自然分布和栽培的高等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173科,575属,961种,其中自然分布种651种,栽培种310。
云龙区森林植物群落整体上能体现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其中阔叶落叶乔木50种,%,占优势。主要是枫香、小叶栎、构树、化香、盐肤木等。常绿乔木20种,%。主要是湿地松、马尾松、青冈、香樟、杉木、苦槠等。植物群落季相变化不明显,花木以春季观花树种为主,如泡桐、油桐、映山红、刺槐、栲等为主。秋色叶树种以盐肤木、化香、枫香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植被类型丰富,但层间植物少。
云龙区园林绿化树种单一,长势不佳,生态整体功能差。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且无明显地域特征。基调树种有:香樟、二球悬铃木、广玉兰、桂花、小叶女贞、红继木。未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同时,云龙区基本采用的是外来引种驯化的植物,对其基底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发不够,未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景观。
云龙区城市森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按照其功能可分为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城市风景林、苗木与油茶经济林。各林分虽然植被丰富,生长茂盛,但由于没有良好的管理和定期的梳理,并为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生态和经济功能。
云龙区绿道体系可分为道路绿道和滨水绿道,也是城市森林的一部分,道路绿道现状以单排常绿行道树为主,景观不连续,植物层次与物种丰富度不够。龙母河滨水绿道仅有不足10m的宽度,自然生长的植被杂乱,固化河岸景观效果、生态效益均欠缺,滨水绿道尚有可以提高品质的空间。
2云龙示范区城市森林建设的问题分析
,未成网络
云龙区植被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疏于管理,并未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抗灾作用差,每年汛期龙母河两岸常受洪灾侵袭。没有建立绿地系统,部分主干道两侧的行道树参差不齐,美化效果不尽人意。
云龙区缺乏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对整个区域的生态效益考虑不足,未构成云龙区城市森林的绿化特色,城市森林中乔木层中常绿种类不足未发挥出生态位效益。调查研究的2个香樟林,一号地常绿乔木仅占有50%二号地乔木占
云龙示范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