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七章-审美教育论.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是由【35067853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第二节美育的内涵
第三节美育的特点
第四节美育的功能
第五节美育的目的
第一页,共65页。
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一、中国美育思想概述
二、西方美育思想简述
第二页,共65页。
一、中国美育思想概述
[单选]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蔡元培。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就用到了“美育”概念,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他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单选]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
[单选]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第三页,共65页。
1、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
(1)上古时期的美育思想是以乐感化。孔子把乐视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通过乐化达到天人和谐。
孔子诗教乐教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以艺为手段:
A兴于诗:因为《诗经》是百科全书,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兴于诗;塑造生命活力
B立于礼:就是要诗教乐教把人培养成符合礼的要求的人,从而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治理中
C成于乐:通过集诗、歌、舞于一身的“乐”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培养高尚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第四页,共65页。
(2)朱熹认为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消融渣滓”的过程,以此实现天人和人际间的和谐,提升人格,完善人生。
(3)李渔指出戏曲的情节、文词都应有益于道德教化。
第五页,共65页。
2、中国现代的美育思想:
(1)蔡元培率先引入“美育”一词,他强调了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他提出美育实施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第六页,共65页。
家庭美育
家庭是人性的学校与乐园,父母是终身的良师与益友。家庭美育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孩子一种对人生的审美态度。
A、家庭美育可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的无比热爱。灿烂鲜艳的花朵,碧绿青翠的草木,变幻莫测的云霞,刺激着孩子烂漫的想象,使家庭在自然美中沐浴了天伦之乐。
第七页,共65页。
B、家庭美育可以培养孩子对环境美的自觉意识。卫生洁净,井然秩序,朴素自然,宽敞明朗,气氛温馨,使家庭环境多姿多彩,使孩子深深懂得环境是自我人性的辐射。
C、家庭美育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美的无限钟情。柴科夫斯基,莫扎特,萧邦等,都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兴趣归功于家庭的熏陶。正是家庭中对艺术的挚爱和尊敬及艺术的氛围,在他们童贞的心灵中唤起了对艺术的兴趣和真诚。
D、家庭美育可以培养孩子对亲情美的审美体验。
第八页,共65页。
2、学校美育
A、校园应是充满绿色,生机盎然,鲜花盛开,富有生命活力,充满人文气息,体现深厚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的园林;学生在其中会感到身心安泰情感舒展,学习的压力,以及关系的矛盾,使学生在绿色校园获得净化宣泄。
B、干净卫生,秩序井然,采光良好,空气新鲜,光线合适,无刺激气味,人性化的教室富有艺术氛围,使学生沐浴在美的环境氛围中。
C、学校是有组织地开展艺术美教育的最佳场所。
D、学校应是安静的,远离噪音适合工作学习生活;学校应是安全的,不受各种灾难威胁;学生在学校应是安心的,学生会有因身处一个人性化的集体而感到安心;
第九页,共65页。
3、社会美育
社会是人生成就获得展示的最终舞台,社会的美是人的全部希望之所在。社会美育主要是借助生动活泼的物质媒介造成一种社会的审美氛围,通过感性的熏陶把美的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社会美育的具体途径主要分为社会环境美育;社会人际关系美育;社会文化设施美育;社会日常生活美育。
第十页,共65页。

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50678539
  • 文件大小1.05 MB
  • 时间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