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倾城之恋》中的色彩语言.doc浅析《倾城之恋》中的色彩语言
摘要: 读过张爱玲小说的人,都会对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色彩描写留下深刻印象。张爱玲对色彩词的领悟和把握,对色彩描摹的极度偏爱,使得她笔下的语言熠熠生辉,深入人心。不同的色彩传达着不同的感情,解读张爱玲的色彩语言,对于了解张爱玲的创作心理和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本文仅通过浅析《倾城之恋》来说明张爱玲独特的色彩语言在作品中的作用。
关键词: 倾城之恋色彩语言作用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独树一帜,极具传奇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三四十年代上海,香港这两座现代都市里纷繁迷离的社会生活,刻画了一系列乱世中的女性形象。她的小说除了内容和思想意义的深远与丰富以外,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也是使其作品历久弥新的因素之一。对于语言,张爱玲有着娴熟的驾驭能力,风格独具一格。她笔下的字词,不仅注入了女性特有的敏感和温婉的情丝,还有着华美多姿的色彩。她以浓墨重彩的色调构建起一个色彩斑斓的小说世界,给读者以视觉艺术般的美感。读她的小说,令人仿佛置身于美的画作长廊之中。
不同的色彩传达着不同的感情,在色彩心理学中,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的应用对文章情感的表达,对作品的透彻理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张爱玲的小说处处精雕细刻,如同画出。
“一个动听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即体现了“张体”中典型的色彩语言。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以一支画笔描摹了各种层次的颜色。无论是意象的选择,还是景物的勾勒,人物的塑造,张爱玲在其中都运用了大量的色彩语言,从而为刻画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创造了恰如其分的铺垫。
一、以色彩丰富的语言描写,烘托环境气氛
色彩语言体现在对色彩词的大量使用,张爱玲自幼即表现出对色彩极强的敏感力,她在《天才梦》中这样写道:“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张爱玲对西方的油画有着独特的见解,在她看来,她更喜欢后期印象派画家浓郁,夸张的色彩和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审美观也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色彩语言符号来修饰作品中的道具。
《倾城之恋》中具有浓厚色彩的词几乎可以信手拈来,比如一开篇:“长长的两片红胭”,“黑沉沉的破阳台”,“红木大床”“白团扇”“黄色的灯光”“青砖地”“紫檀匣子”“绿泥款识”“朱红对联”“金色寿字团花”“墨汁淋漓的大字”……这些大红大绿色彩词的运用,华丽浓艳,不仅具有强烈的浓度和纯度,而且有很强的装饰性,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这些以色彩修饰的意象构成了白家的环境世界,鲜明,引人入胜,既从侧面反映出白家曾经的富贵显要,又一方面显示出如今的病态的大家庭下所弥漫的陈旧气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白流苏是身不由己的,不仅有来自生活环境的局限和束缚,还有她自身不可避免所沾染的小家子气。小说以具有浓厚色彩的意象来描写白家,故事从白家开始写起,也就在一开始就为整篇小说奠定了深沉的基调,暗示了故事的情节走向。
在小说里这样的修饰描写还有很多,比如流苏后来成为范柳原的情妇后,范柳原为她租下一套房子,那房子“门窗上的绿漆”“蒲公英黄的粉墙”,这些色调的使用都透露出苍凉的意味,虽然“绿”、“黄”、“粉”三个都是极艳丽的色彩,但是在此刻环境下的艳丽却在流苏眼里
浅析《倾城之恋》中的色彩语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